图书详情

世界名著34:鲁滨孙漂流记
ISBN:
作者:(英)笛福 著,鹿金 译
出版社: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儿童文学(文字书)、
内容简介

 解剖孤独者的自白——《鲁滨孙漂流记》导读
  文/秦雨洲
  本书的价值直追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是突破泛滥成灾的骑士传奇作品的现实主义小说。从1719年出版《鲁滨孙漂流记》开始,笛福先后发表五部小说,且全以第一人称回忆形式叙述,故事的主角往往是窃贼、海盗或妓女之类社会边缘人物,叙述模式是流行的清教徒皈依传记和罪囚传记。笛福在情节安排和背景描写等方面具有开拓贡献。后世有人评价道“事实上,笛福建立了小说所有重要原则”。之后的英国小说多与笛福小说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可见《鲁滨孙漂流记》实为英国现代小说的入门必读作品。
  首先从《鲁滨孙漂流记》的《原序》开始分析,这篇序言需看作正文的一部分,在序言中笛福以编者的身份引出主叙述层的叙述者鲁滨孙——序中的“他”,正文中的“我”。
  阅读小说,首要的任务是找出叙述者,大多数作者也会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介绍叙述者,例如本书是在《原序》中,有些小说还不止一个叙述者,例如《十日谈》。
  不同的叙述者有不同的主体意识,他们相互之间或与角色之间的价值观的冲突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本书包括三个叙述层,以作者姓名署名号称编者的超叙述层,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主叙述层,以及鲁滨孙通过日记叙事的子叙述层。
  这里超叙述层的主要作用是推出下一层的叙述者,强调叙事的真实性,并且点明作品兼备娱乐性和教育性,同时转嫁了叙述责任。
  主叙述层虽然都是第一人称,但仍有两个不同的叙述者,一是回忆中的“我”,因为已经历所有的事件,所以这个“我”是全知叙述者,可以随时跳出来打断情节插入评语或反思,例如“看来这种偏执的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幸,终于使我未来的生活直接落到悲惨的境地”(P2)。另一个是处在事件发生时的只具有限视角的“我”,例如“我真诚地被这番话感动,说真的,谁能不被感动呢?我打定主意,再也不想出海去,而是按照我父亲的愿望,在家里待下去”(P4)。
  从56页开始,小说一度进入次叙述层,“我”开始写日记,全知的“我”接管叙述:“我开始记日记了。我在这儿为你们从头到尾地照录了我的全部日记(虽然这样就不得不把一切细节重新讲一遍);后来墨水用完了,我就写不成了”(P55)。显然正准备开始写日记的“我”是不可能摘录自己尚未写就的日记的。
  …………

编辑推荐

☆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新悦读之旅”丛书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他们说

我的这个爱好使我不但斩钉截铁地违抗我父亲的意愿,而且还顶撞他的命令,以及把我母亲和其他朋友的一切请求和劝告当作耳边风;看来这种偏执的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幸,终于使我未来的生活直接落到悲惨的境地。(P1-2)
  为了别把我这段吃苦头的经历扯下去,我们采用了水手们惯用的老办法:潘趣酒调好了,我被灌得醉醺醺的。那一夜,我毫无节制地喝过头了,把我的一切后悔、一切对过去行为的思考和一切对未来的决定竟然都忘得干干净净。(P7)
  我问他,干吗是他去?干吗不是我去,让他呆在艇上?这个小男孩一往情深地回答,这使我以后一直喜爱他。他说:“要是野人来,他们吃掉我,你逃走。”(P20)
  一看到这些钱,我禁不住微笑起来。“啊,一堆废物!”我出声地说,“你们有什么用呢?你们对我毫无价值,可不是,不值得带上陆地去。一把刀子就抵得上这一堆的价值。我是没有办法使用你们了,甚至要把你们留在老地方哩,让你们像一个不值得救他的命的人那样沉入海底去。”(P46)
  有时候,我免不了会对自己发牢骚,造物主干吗要这么丝毫不留余地地把他所创造的生物置于死地,整治得他们这么惨,把他们抛弃在绝地,让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使他们这么心如死灰;为这样活着还要表示感谢上帝,实在不合理。(P50)
  既然我的理智眼下开始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拿我的凶险遭遇同吉祥的作个对比,从中我可以找出一些事情来分辨出我的情况还不是糟糕透顶的。(P52)
  我不由得想到,上帝创造了一个奇迹,未经播种,就让这谷物长出来了,这纯粹是为了给我在这片悲惨的荒地上提供粮食。(P63)
  这个我看了不知多少回的陆地和海,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怎么会造出来的呢?而我是什么呢,而其他一切生物,驯化的和野生的,人和野人又是什么呢,我们从那儿来的呢?没错儿,我们都是冥冥之中主宰一切的神灵所创造的。他创造了土地和海、空气和天空。那么,他是谁呢?(P75)
  从这时候起,我在脑子里开始得了结论,我处在这个被抛弃的孤独状态中是可能比呆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更幸福的。我怀着这个想法,简直要感谢上帝把我送到这地方来了。(P92)
  我看清楚,虽然太晚了,事先不算算代价,事先不正确地判断自己完成工作的体力,就开始一件工作,是一种愚蠢行为。(P103)
  谁看到我和我的小小的一家子用饭,都会忍不住流露出含蓄的微笑。我就是皇帝陛下,全岛的君主和主宰。我的一切臣民的生命都在我的绝对控制之下。我可以对它们施绞刑,把它们开膛剖肚,给予或者剥夺它们的自由,而且我的臣民中没有一个叛乱分子。(P119)
  人们千万别轻视在心中暗自出现的对危险的预感和提示。(P198)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