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对某些地区经济造成破坏。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统治者管理经济的办法与政治制度相同,也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由于这一方针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方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处于上升阶段。从生产性质划分,辽代经济大体可划分为三大区域:渔猎区、牧区和农区。以渔猎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居住在潢河、土河之间的契丹族以及东北部女真等族;以畜牧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北方草原各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是南部地区的汉族以及东部渤海人。三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形态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政体之内,加速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推动了辽代经济向高层次的发展。早已进入封建门槛的南部汉族地区经济,在辽代起主导作用,带动着北边地区,使牧区、渔猎区在不同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步伐向封建经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