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我(封面女孩)
ISBN:9787532496495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文,(日)长新太 给,唐彦 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4-5(中班)、5-6(大班)、认知、哲学、
内容简介

我 (摘选)
谷川俊太郎 文

在男孩眼里是女孩
在宝宝眼里是姐姐
在哥哥眼里是妹妹
在妈妈眼里是女儿小美
在爸爸眼里也是女儿小美
……

在小樱眼里是好朋友
在老师眼里是学生
……
在长颈鹿眼里是小不点
在蚂蚁眼里是大怪物
在外国人眼里是中国人
在外星人眼里是地球人
……

在医生眼里是“谷小美,5岁”
……
在玩具店的阿姨眼里是小顾客
……

在不认识的人眼里“这是谁呀?”
在热闹的大街上是人群中的一个

编辑推荐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和著名画家长新太珠联璧合之作。
孩子认识社会的顺序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眼中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怎么让孩子明白“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谷川俊太郎以儿童的视角,一点点扩大“我”的范畴:从亲人眼中的“我”,到邻居眼中的“我”,到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人眼中对“我”……从“我”这个个体开始,回到“人群的一个我”。还是个体,却已经从特殊性到普遍性。
“我”究竟是谁呢?这需要孩子用自己的人生作出回答。

他们说

我是谁
——一个五岁孩子的“社会学”
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 陈石静
二十年前,在四川北路的一家小书店里,我偶然遇到一套破旧的图画书,其中最吸引我的那一本叫做《我》。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那晚在女儿送我的本子上抄下的书中的每一句话。这本书让已是成年人的我激动不已,它触及我心灵中自小就时隐时现的烦恼:我是谁。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我,也一定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孩子。现在,《我》的新版终于出版了,这本书,通过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生活事实,平易近人地将“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和盘托出,并且给出一个安全、温馨、让孩子亲近的、可以理解的答案。
一遍一遍读这本书,我特别佩服谷川俊太郎能够从家庭到社会、由近及远一点点触及孩子的关系圈,层次自然又清晰。他对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和提炼,再用诗歌语言凝练表达出来。
你看,刚出生的孩子与母亲融为一体,但慢慢地,自我意识萌发了,知道“我”跟“你”是不同的,比如说性别不同。所以,谷川俊太郎的叙述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在男孩眼里是女孩”。
接下来孩子会意识到的便是亲情血缘中的关系,书中没有按照成人论资排辈的方法,而是由孩子最亲近的同辈开始,并且引出了一个相对关系——“我”既可以成为姐姐,也可以变成妹妹;然后是和父辈和祖辈的关系;再然后由“伯父”引出了“旁系”亲属关系。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旁系”,这个点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提问做多种拓展。
除了家人,对孩子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老师、同学、邻居。所以,在家人之后,作者描述了这些人眼中的“我”。但奇怪的是,情节到了这里,突然出现了小狗、长颈鹿、小蚂蚁、外国人、外星人等。这些非逻辑之处却让人寻味。我想,这就是作者完全置身于一个五岁孩子的心理世界的结果吧。他太了解孩子与动物之间的特殊连接,感受到在孩子的认知中,他们与动物的熟悉程度和他们与同学邻里的熟悉程度差不太多。再说,成人严密的序列,会让孩子厌烦,这样的处理打破了传统的序列感。在长颈鹿和小蚂蚁一页,作者还把孩子对大小悬殊的感觉放入,看似脱离了主题,却饶有趣味,真的是尊重和理解了孩子自我建构的生活秩序。至于外国人和外星人(或许对孩子来说是两者是类似的),点出了在地球上有不同的人群以及在宇宙中有不同的星球这样遥远却重要的现实。
远了远了,深了深了,孩子可能会走神。作者又一下子把孩子拉回了现实。于是,熟悉的街景、熟悉的人物一一登场,让孩子逐个地回想、认知“我”和他们的关系,了解正确的社会称谓。当说到孩子多数都会恐惧的医生时,作者对“X光”进行了幽默的处理,温柔地顾及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一一确认了不同系统的角色关系之后,作者却带着孩子把视线一转,由陌生人转入人群、转到社会:“我”是人群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但“我”又是万千人群中普通的一个人。而这些,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经历去填充和理解的“我是谁”吧。
二十年后,再次与这本书结缘,有如偶遇故知般地幸运。我对自我的认识多了一些,却仍未完成。我究竟是谁?和五岁的小美以及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用自己的人生作出回答。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