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令人难忘的书——《海底两万里》导读
文/申华蓉
儒勒·凡尔纳,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的鼻祖”,“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在司汤达、雨果、巴尔扎克等文学巨擘云集的十九世纪法国文坛,凡尔纳的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小说,不像司汤达那样善于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不像雨果那样用文学的犀利笔锋揭示人世间的善恶,更不像巴尔扎克那样,塑造众多人物,写尽人间悲喜。在十九世纪工业文明开始崛起的时代,凡尔纳以他天才的想象力,运用他丰富的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地理、动植物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构想了一个新奇又不失真实感的科幻世界。他的作品,是青少年最好的科学启蒙书。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他把这些创作冠以一个总的名称:《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称为 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这部小说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于1870年左右。
亲爱的小读者们,你们已经随着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到神秘而奇妙的海底世界去游览了一番,大家还能够回忆起他们的探险经历吗?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小朋友们最好对照地图或地球仪,研究一下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尼摩艇长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日本海和中国海,在海底森林打猎,游览了珊瑚王国,见识了印度洋的乳白色海,欣赏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海底椰子般大小的珍珠,经过红海,从神奇的“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见证了人类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又下潜到一万六千米的深海,接着来到自由之海的南极,又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向北,直到北美洲的纽芬兰岛附近,又穿越大西洋,经过英吉利海峡,最后,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神秘地消失在挪威海域的迈尔大漩流中。
艇上的“囚徒”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作为一个被强行剥夺了自由的人,一方面希望能尽快回到陆地,但同时作为一个严谨而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者,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随着鹦鹉螺号亲眼目睹神秘的海底世界。就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伙伴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海洋中的奇异景象,经历了土著人的围攻,角鲨群的袭击,海底火山的考验,目睹了抹香鲸和长须鲸的恶战,挺过了南极冰盖内的窒息,战胜了凶恶的章鱼的袭击……故事开始,阿罗纳克斯教授以第一人称提到了自己的著作《海底的秘密》。后文多次提到尼摩艇长曾认真研读此书,这或许是尼摩艇长决定破例带他们进行海底旅行,并将自己的诸多秘密告知他们的原因之一。在教授与艇长相处的十个月中,他们两人之间的确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阿罗纳克斯教授不时流露出对尼摩艇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也常常对尼摩艇长的阴郁和不无偏激的态度感到困惑,又对尼摩艇长的扶危济困和正义之举十分敬重。从阿罗纳克斯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复杂矛盾,富有正义感和传奇色彩的神秘人物,直到小说结束,尼摩艇长的真实身份还是没有揭开。若想进一步了解尼摩艇长的秘密,就请小读者们到海洋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 ...
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新悦读之旅”丛书总序
朱永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是我的老朋友了。前些年他组织策划的“光明版·六角丛书”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如今,履新文联社的朱庆社长决定在保持“高品质、低定价”风格的基础上重启面向青少年的名著译丛,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关注的文本,在那些最伟大的故事里蕴藏着最高尚的思想,极富营养,值得读者尤其是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认真阅读
驱逐舰以这种速度又追了一个小时,但距离没能缩短!对于美国海军的一艘速度最快的舰船而言,这简直是个奇耻大辱。全体人员一个个全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水手们在咒骂眼前的这个怪物,但那怪物都不予理睬。法拉格特舰长已不仅仅是在捻动他下巴下面的那撮山羊胡子了,他简直是在扯那胡子了。(P22)
他的脑袋在肩膀的曲线构成的弧形上高傲地昂着,他的那双黑眼睛沉着冷静地注视着别人;冷静,因为他的肤色苍白而不红润,说明血液流动平稳,性情平和;坚定,这从他皱眉时肌肉的快速收缩就可以看得出来;勇敢,因为他呼吸时粗声粗气,表明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P33)
他那温和的目光、慈善的表情、高雅的举止,都已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我眼前又浮现出的是一个无情的、残酷的、像谜一样的怪人。我觉得他毫无人性,毫无恻隐之心,是一个对人类怀有深仇大恨的不共戴天的敌人!(P39)
我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地爱它!……这是一条无出其右的艇!对于这条艇,设计师要比造艇师傅更有信心,而造艇师傅又比艇长更有信心,如此说来,您就可以理解我为什么对鹦鹉螺号如此这般地信赖了,因为我既是该艇的艇长,又是该艇的设计师和造艇师傅!(P57)
走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走到深约三百米的海底,也就是来到了珊瑚开始形成的极限深度。在这里所见到的已不再是珊瑚丛和零散孤立的不起眼的珊瑚矮林,而是大片的森林,是巨大的矿化植物,是成为化石的参天大树。(P93-94)
一望无垠的海洋,海水像是变成了牛奶。是月光使然?不是,因为新月刚出来两日,此刻已落入海面以下,被太阳的余晖遮住了。整个天空,虽说是星光灿烂,但与乳白色的海水相比,仍然显得有些黯淡。(P99)
将近午夜时分,海水的颜色突然间恢复了正常,但在我们身后,一直延伸至海天相接处,天空映照着白色的水波,似乎浸于北极光的模模糊糊的光亮中。(P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