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妈妈的心灵课
ISBN:
作者:(美)温尼科特(Winnicott, D. W.) 著;魏晨曦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2-3(托班)、3-4(小班)、4-5(中班)、成年人、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作者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广播节目,而该节目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情绪世界,更好地建立母婴养育关系。尤其重要的是,作者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育儿工作,并且由衷地欣赏和肯定父母们的天性潜质,这无疑也是对父母育儿的极大支持。
  这本书尤其适合父母或准父母阅读。读者可以看到“乳房哺乳”“断奶”“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的利弊”“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等主题,对育儿过程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对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如社会工作者、幼儿园老师、中小学老师、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都很有必要了解温尼科特的理论思想,以了解人类心理的早期成长过程,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编辑推荐

温尼科特一生接待治疗过近6万个母婴及家庭,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心理大师,在心理治疗领域他对后人理解和认识婴儿和儿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BBC广播公司请他做的一系列给家庭的讲座的精选文集。

在线试读章节

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流派中,温尼科特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视角。他远离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撰写了大量著作,阐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滋养或阻碍孩子发展。他在英国BBC的无线广播节目中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
温尼科特是一名儿科医生,也是一名精神分析师。他治疗了大量具有精神困扰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在这过程中,他积累经验,构建了自己最有影响的那些概念。比如说,对治疗至关重要的“抱持性环境”,还有“转换性过渡性客体”等。

他们说

第十四章 宝宝与生俱来的品德
我们或早或晚都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究竟应不应该施加自己的影响,以及要施加多少父母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信念的影响呢?通俗地讲,我们大家所关心的其实是如何“训练”孩子的问题。说到“训练”,也让我想到了接下来我正想谈到的事情,就是关于如何让你的小孩子变得乖巧又爱干净、听话又孝顺、友善合群,而且品德高尚,等等。我本来还想说让宝宝变得快乐又幸福,可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没办法通过“训练”让一个孩子感到快乐和幸福。
在我看来,“训练”这个词多多少少都跟养狗有关,而狗也的确需要接受主人的训练。我倒觉得我们能从训狗中学点东西,比如要是主人能拿定主意,狗也会比较开心。小孩子也一样,他们也喜欢父母对什么事都有主见。可是,狗可以不用最终长大成人,孩子可不能像训练狗一样被训练长大,所以当我们再回来说你的小孩子时,我们还得从头来过,最好是看看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完全忽略掉“训练”这个说法。
其实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只要婴儿和小孩子能够理所当然地享受到特定条件与环境的养育和照顾,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出好和坏的感觉,而为孩子将来是非观念的形成留有了空间。当然啦,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原先小婴儿是靠本能冲动和自以为能控制一切的幻象来行事的,经过相当复杂的过程,孩子最后要发展出适应环境的能力。我都没办法告诉你这个过程有多复杂,只能说这需要花点时间从容进行。只要你觉得这个事值得一做,你自然就会安下心来静待时机,让孩子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自发性是品德的基础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