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刷牙机器人
ISBN:9787510124662
作者:李岩 著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2-3(托班)、3-4(小班)、4-5(中班)、品格养成、趣味、幽默、
内容简介

就在前天,我还向我的同事,经管类图书编辑,一位三岁女孩的妈妈,推荐了《天天游戏力》。午休时间她刚刚向我描述了个开头:早上她的小女孩任她说破了嘴皮,也不肯穿衣服起床,而这个时候她还急着要上班,因此简直是气急败坏、怒火中烧。我一句废话都没说,直接点开网页:看看这套书吧!

作为一名耗费了无数精力、孩子已上小学的妈妈,再加上对各种儿童心理和教育理论的热情学习,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绝不是育儿经验,而是辨别哪些只是商业炒作的概念,而哪些才是真正实用的育儿知识的经验。

而我推荐《天天游戏力》的理由很简单:对于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与孩子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困惑、分歧和烦恼,这套书提供了简单有趣的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当下的难题,更对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对自身、对世界、对与周围人的关系的看法有长远的滋养:

1.对父母,有难得的实用性。书中的故事为很可能发生不愉快的生活情境,提供了充满笑声的轻松解决方案。。哪个父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哭着刷牙、哭着吃药呢?

2.对孩子,是轻松幽默的阅读体验。学龄前孩子读完,一定会哈哈大笑。书中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既夸张搞笑又不脱离实际。

3.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未来情绪个性,有润物无声的滋养。性格的养成,是生活琐事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如何处理今天的小事,关系到孩子将来如何看待世界。游戏的方式,可以渗入到更多的生活琐事中。比起那些喋喋不休的大道理,游戏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比起我们常用甚至可能滥用的那些词藻,游戏更能让孩子坚信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


在线试读章节

与李岩老师认识多年,听过他的讲座,看过他的专栏,读过他翻译的《游戏力》,我得说,他给过我最受用的育儿建议是“让你的女儿开怀大笑”。我还记得他说这话时狡黠的眼神:“她开心了,问题就没有了。你信吗?”
我信了。
笑声让我们放松,卸下对抗的盔甲,也释放了焦虑和疲惫;笑声搭建爱与亲密,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与孩子建立的美好关系;更重要的是,笑声一次次提醒我们:拥有彼此,是多么令人欢喜的一件事。
怎么才能让孩子开怀大笑呢?这就是这套“天天游戏力”将要教会父母们的魔法。
其实,只用“开怀大笑”来总结游戏力的内涵,实在有些浅薄。游戏力几乎帮助我重建了对爱的信心,对孩子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我和宝贝》杂志主编钟煜

他们说


户外活动已经到了结束的时间,可是几个男孩子还在兴头上,对老师的召唤充耳不闻。大王老师不得已,过去抓住领头的笑笑,没想到却遭到孩子们的集体反抗:“你为什么这么凶!老师不可以欺负小朋友!大王老师最坏啦!”
大王老师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仍然清醒地意识到:此时讲道理等于无休止的纠缠;严厉的态度虽然能把孩子们震慑住,但是接下来的阅读课一定大受影响;允许他们再玩一会儿就更不现实了。
只见大王老师双手叉腰,语气一转,说道:“对,大王老师最坏了,我们还没玩够呢,就叫我们回去,还老对我们那么凶!笑笑,大王老师在哪儿?哼,咱们找他评理去!”孩子们都笑了,其中一个孩子指着大王老师说:“大王老师在这儿。”大王老师假装一边转身去找,一边问:“他在我身后吗?在哪儿?”孩子们已经笑成一片,纷纷说:“大王老师就是你。”这时大王老师“恍然大悟”,一边领着孩子们往教室里走,一边哭丧着脸说:“不会吧?大王老师怎么就是我呀?我可不想当坏老师啊!谁能帮帮我呀?”孩子们一路笑着就进了教室。

我十分有幸能定期与一些非常敬业的幼教老师讨论孩子的情况,他们的智慧与热情为我写这本小册子提供了很大的动力:看到身边的这些人(大多是刚刚成家甚至尚未成家的年轻人)把自己几乎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别人的孩子身上,我觉得自己也该做点什么。

我和老师们的讨论主要是针对一些4~6岁的孩子,这些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在短期内不容易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五花八门,但根源却是一致的:这些孩子全都需要两项帮助,一项是与他人在一起时的“自主感”,另一项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亲密感和自主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两大基石,二者缺一不可。对此,有太多著作进行过分析和论述,其专业及精彩程度,是这本小册子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再加上空间所限,因此我在这里就不再解释原理,而是直接引用结论了。
亲密感和自主感的不足,是引起各类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基于这个认识,我和老师们尝试通过各种办法去弥补这两种感受。事实证明,这个认识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一旦孩子开始重新获得这两种感受,行为问题也就出现了好转的趋势。
在孩子成长的进程中,亲密感和自主感首先是在家庭中得到发展的,而这两种感受的主要提供者,就是父母。
需要再次声明,我绝不是要批评任何父母有任何失职。作为父母中的一员,我的观点始终是:直到此刻,我们每个父母都已经竭尽所能了。更何况,已经有那么多声音在批评我们了。

这本小册子另有目的。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那么希望以下内容能够帮你避免一些今后可能遇到的麻烦。如果你的孩子已经稍大,而且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苗头,那么希望能为你提供另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你的孩子一切发展良好,那么希望能给你和孩子之间再增添一些笑声。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