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两列小火车
ISBN:9787543473362
作者:(美)布朗 著,(美)利奥,(美)狄龙 绘,谭海澄 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3-4(小班)、4-5(中班)、艺术、交通工具、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图画书。两列小火车向西走,经过高山穿过原野,跨过大桥,最后终于来到海边。藉由两列火车之真实与想象的对应,让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变得有趣好玩,让孩子们百看不厌。

编辑推荐

一本非常激发对比和想象力的图画书。

在线试读章节

满载亲情的小火车
不是在当当上买的,就没注意这里的评论。后来发现很多人并没有读懂这本书。很多人都认为《两列小火车》不是很好讲,我觉得还是因为玛格丽特·怀斯·布朗最擅长描绘的亲情内涵没有被读出的缘故。从封面开始,“爸爸”带给?子的礼品小火车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仅是和爸爸离开时乘坐的真火车相比较。家人短暂的团聚后,爸爸又坐上火车离去,而孩子则玩起了爸爸送的小火车“跟随”着爸爸的足迹,一路思念而去。

听两个故事姐姐说起了《两列小火车》,都说好难讲啊,我吃了一惊,那不是很简单么?一列大人的真火车和一列小孩子玩的玩具火车,都在“开”啊。唯一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往西边开?

我记得第一幅画面中火车站台上的手推车,就问那手推车代表什么,大家都说不出来。突然,我想起葫芦看这本书时候说的,“这小火车是爸爸买给他的?物”,一下子茅塞顿开---这是一个讲亲情的故事,一个刚刚见面又分手的父子亲情的故事。

西方无非是孩子的爸爸所坐的真火车开往的方向罢了,孩子总是记得爸爸要去那里,因此他在家里玩起爸爸送的小火车,也是一路开往西方去了,身不在,思念之情已经随车而去!
葫芦一岁多,给他买了宜家的木火车,有轨道,6节小火车,跟绘本中的很像。葫芦2岁多,给他买了电动火车轨道组合。葫芦三岁多,买了TOMY的火车组合。这些火车玩具很受葫芦的欢迎,不愧是铁路子弟出身。

葫芦两三岁时,我是经常出差去杭州,每次都跟他说清楚,从北京坐火车去的杭州。以后,他玩起火车玩具时来都会从北京为起点,路途有航天桥姥姥站、大海边奶奶站,还有杭州站。或者,我在家时,我们经常用椅子凳子组成“火车”,大家轮流当火车司机,每个人发一张拿着我们一起坐动车组的真正的火车票上下“火车”,葫芦总是问我,“爸爸,你还去杭州吧”

如同这本绘本里的西方,杭州是葫芦记忆中爸爸去的方向。

周末,又跟葫芦和妹妹读起了《两列小火车》,我们还在开封面,葫芦依旧说“妹妹你看,这是小火车的礼物啊”。是啊,城市背景下的站台,一大一小的行李从火车上下来了,大行李包上是小火车的盒子---看到这两个行李,我心一惊,难道是爸爸妈妈都去了西部?!

扉页上,小火车的礼物盒子,紫色的包装绳子还没有解开,再翻一页,盒子开了,小火车跃然纸上。

可欢聚的时间经不起翻篇,站台上,空空的行李车预示着大人坐上了火车又往西去了,家中的孩子于是也玩起爸爸妈妈送的礼物玩起来,心儿跟着真正的火车一路往西。

这个时候才是很多导读和阅读体验中感受到的两列小火车的对比和有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掩孩子的思念之情。

沿途的风光在家里的相框里都有?。孩子能知道真正的火车的路线和风景,那是爸爸在跟孩子讲过的故事啊。

有意义的一本书
非常好看 两岁半的儿子喜欢看书中的图画
我讲的也很感动

他们说

◎ 吴淑玲 幼儿教育讲师
《两列小火车》承袭玛格丽特惯有的文风,亲切的反复句带着初学语言的幼儿一边“搭火车”,一边学念书:“两列小火车往西走”、“往下看啊,往下看”、“一列是流线型的新火车,嘟、嘟、嘟!往西走。一列是旧式的老火车,呜、呜、呜!往西走。”说故事的爸爸妈妈,遇到故事里的反复句,请让孩子跟着念,这可是孩子练习语言的好机会哦!说故事的互动,更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可以由爸妈轻轻地念,让孩子跟着大声读。
故事里有两列不同造型、行走不同路线的小火车。两列小火车中,一列是流线型的新火车,一列则是旧式老火车,分别在书里的左右页。爸妈除了以轻快的节奏念简洁的文字给孩子听以外,别忘了引领孩子一起阅读画面,激发对比和想象的能力。左页第一个画面,新火车沿着铁轨在“高架桥”下出发了,右页对应的是家中的高脚椅;左页新火车穿过城镇与乡村,右页对应的则是老火车开过有玩具熊、软皮球和风景图样的地毯。慢慢的,左页新火车过山洞了!瞧,右页老火车也在穿过书架成的山洞!夜深了,左页新火车在皎洁的月光照拂、满天的星斗陪衬下行进,右页的老火车则开到屋里的窗台边,一样看得到星星和月亮!左页新火车来到四周都是荆棘和仙人掌的沙漠,这时,你猜,右页的老火车到哪里了?家中厨房的扫帚和簸箕旁!
你注意到了吗?新火车载着旅客上山下海,环游世界;老火车也绕了家里一周。活泼的色调与主角造型,让孩子既满足又幸福地上床睡觉,画家用心营造气氛,实在令人赞赏。
阅读时,爸妈不妨牵着孩子的小手,放在书中车厢上,想象着一起坐火车,再问问孩子:
“火车开到哪里了?”
“火车还会开到哪里?”
“你想坐火车去哪里?”
在一问一答的亲子对谈中,鼓励孩子发挥想象。这是图画书中现实与想象的表现手法,也是孩子生活中微观与宏观能力的培养。
走过酷热的沙漠,走过下雪的城市,爬上峭壁悬崖,火车要进站了。新火车停在天很蓝、水很大的海边,等待明天再出发!旧火车呢?停在孩子的床边。没错,睡前记得收拾好玩具,火车才能“进站”休息,明天才能载着旅客去玩儿哦!
我常讲故事给许多大朋友、小朋友听。有一次讲了这个故事,一个四岁的可爱女孩儿指着画面,认真地说:“这一列火车可以去外婆的家,这一列可以去企鹅的家。”我张大眼睛,非常非常佩服地赞美她:“哇!好厉害,你怎么知道?你是火车司机吗?”孩子反而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因为我坐过火车啊,你没有吗?这个(手指左页)是真的可以坐的,这个(指着右页)是玩具。”原来生活经验能让孩子在阅读故事时,增添对故事的感受力!
接下来,我当听众,每位孩子都是“故事高手”,轮流当“列车长”带着大家坐上《两列小火车》开始精彩、刺激的旅途!在孩子们的故事中,小火车有的上山、有的下海,还有“纳米火车”、“潜水火车”都出现了。孩子的快乐与自信,洋溢在纯真的脸庞上。
喜欢火车吗?“嘟、嘟!呜、呜!”火车要开了,搭上火车,我们一起去玩儿!这一回,两列小火车要开到哪里去呢?

两列小火车往西走,经过高山穿过原野,跨过大桥,最后终于来到海边。这样简单易懂的故事有什么好说的呢?为什么孩子们会一看再看、百听不厌呢?我想了又想,大概只有像玛格丽特•怀斯•布朗这样的名家,才能将这样平凡无奇的故事,写得令人爱不释手。聪明的她运用了一大一小、一真实一假想的构思,让整本书变得有趣好玩儿。
此外,儿童插画家的完美搭配,也是本书成功的因素之一。利奥与黛安娜以简明扼要的手法,完整的色块与几何造型的物件,彩绘出容易让儿童清晰辨识的日常生活景象。同时,左右对比的大小火车让小读者可以通过图像轻易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与趣味之所在。色彩的运用也非常精确,真实的火车,巧妙地以深灰及稳定的冷色系来表现,而玩具火车,则以鲜艳的明色系来描绘室内的空间与家具陈设。一冷一热,一暗一明,左右对比的插画,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无味。
由于角色单纯,从头至尾由两列火车贯穿全书,因此插画的分镜和构图就显得分外重要。简洁明晰的火车造型,因为上山下海的景物变化而有了突出的视觉效果。特别是为了让孩子能充分体会那种“角色扮演”的玩法且乐在其中,有玩具火车的场景,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道具”,像洗澡时的黄色小鸭、小小的泰迪熊等,卡通化的造型使得高山、流水,以及家居生活的寻常事物,都变得令人眼前一亮。
儿童图画书的选读,到底应该由大人做主呢?还是依照孩子的喜爱而决定呢?常常是父母的两难。从本书的作者与插画家的完美合作,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开创性关系,原来,好看的图画书不只需要有文学性、诗意和想象力的作者,也需要成熟且愿意融入故事的插画工作者一起共同努力。图文艺术家一起创作更需要沟通与尊重对方的长处。从这本看似平凡,但是风格严谨、充满了设计感却自然天成的佳作中,让我们重新又找到亲子共读的喜悦。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