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在孩子乖巧听话时,我们心中会充满了爱与幸福。但是,在孩子“无理取闹、凡事都要对着干”的时候呢?
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成长基础,不在于听了多少道理,而在于生活中积累了怎样的真实感受,尤其是在这样一些时刻:《绝对不可能》——天天最不喜欢刷牙,可是这天睡觉前,妈妈有了一个新主意......
作为一名童书编辑和一名9岁孩子的妈妈,我想我的亲身感受应该是推荐《天天游戏力》的最好理由。
我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乐观和自信,然而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小时候在家里,我和儿子经常因为吃饭、刷牙、穿衣服等生活小事而闹不愉快;上幼儿园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在外面胆子很小,而在家里却经常发脾气。当时,我用尽了各种办法教他要勇敢、要合作等各种道理,但是收效甚微。现在他长大了,我俩能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聊天谈心了。三年级时有一次在饭桌上说起以前的事,他突然说:“妈妈,你知道吗,小时候你说我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很笨很笨,还会觉得你不喜欢我。”我大惊,说:“为什么?我从来没说过你笨呀!而且妈妈一直都很喜欢你呀!”他说:“可是你说我时的那个样子,明明就是讨厌我、嫌我笨嘛。”
当时我心里那种震惊和刺痛至今难忘:天哪,没想到这些年我所做的努力,到头来却给孩子留下的是这种感觉。
我一直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然而在方法上,我仍然只会“说教”。
我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然而却总在无意识中用我的想法来束缚他。
我一直把眼光放在所谓的“未来”,然而却忘了,未来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
推荐《天天游戏力》的理由有很多,我谨在此列举3条:
1学龄前孩子读完,一定会哈哈大笑。书中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既夸张搞笑又不脱离实际。职业经验和个人亲子阅读经验告诉我,一幅画面中最吸引学龄前孩子的,就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2 难得的实用性。书中的故事把很可能发生不愉快的生活情境,变得充满笑声。哪个父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哭着刷牙、哭着吃药呢?
3滋养自信,传递亲情,润物无声。性格的养成,是生活琐事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如何处理今天的小事,关系到孩子将来如何看待世界。游戏的方式,可以渗入到更多的生活琐事中。比起那些喋喋不休的大道理,游戏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比起我们常用甚至可能滥用的那些词藻,游戏更能让孩子坚信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
与李岩老师认识多年,听过他的讲座,看过他的专栏,读过他翻译的《游戏力》,我得说,他给过我最受用的育儿建议是“让你的女儿开怀大笑”。我还记得他说这话时狡黠的眼神:“她开心了,问题就没有了。你信吗?”
我信了。
笑声让我们放松,卸下对抗的盔甲,也释放了焦虑和疲惫;笑声搭建爱与亲密,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与孩子建立的美好关系;更重要的是,笑声一次次提醒我们:拥有彼此,是多么令人欢喜的一件事。
怎么才能让孩子开怀大笑呢?这就是这套“天天游戏力”将要教会父母们的魔法。
其实,只用“开怀大笑”来总结游戏力的内涵,实在有些浅薄。游戏力几乎帮助我重建了对爱的信心,对孩子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只可惜因为字数的限制,我今天只能写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