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鸭子不见了!“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鸭妈妈焦急地问。她找遍了池塘的每一个角落,7只鸭宝宝也跟在她身后一起找。“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可是,池塘里的每一个居民都没有看见那第8只小鸭,小鸟没有,乌龟没有,河狸没有,鱼儿也没有。可是,聪明的读者会发现,第8只小鸭并没有走丢,它正自得其乐地展开冒险之旅呢,而且它和鸭妈妈离得并不远噢!
书中的绘画十分精致、一丝不苟,同时充满了趣味和温情,是一本受到全世界孩子喜爱的经典图画书。
1985年凯迪克银奖
文字与图画的绝佳配合,带来寻找和发现的喜悦,引领小宝宝迈入阅读的殿堂。
让宝宝变身小侦探,和鸭妈妈一起寻找那只走丢的小鸭吧!
跟着小鸭,走进宝宝书的阅读殿堂
很少有宝宝书,能够像《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同时在许多个层次上,都做得这么好!南西‧塔富利的这本经典作品,历经三十个年头,仍属于第一流的作品;它对小小读者的吸引魅力,永远不变老。
图画书的阅读独特性,就在于它同时运用了图画和文字来讲故事。这本小书不仅在图画书的独特形式上做了最佳的典范阐释,更把孩子很关心的“我走丢了,妈妈一定会找到我”这一心理关怀,化成了故事,引起小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一书中,文字部分,先是只有三个字的开场白(“大清早……”),作为时间点的起头;接着以同样的一句问话(“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来串联整个故事的走向。这样精简到极致的文字,其实很有效率,因为它们恰恰好能带着阅读经验尚浅的小小读者,沿着一条主线,来明了整个故事的顺序及因果关系。
相对于文字的简洁,这本小书里的图画则充满了丰富的细节,它们把文字主线里没有交代的空间多样性和角色特征,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于是,每一个跨页里,池塘边场景一幕接一幕的延续和换位,图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随着鸭妈妈带着七只小鸭找第八只小鸭的故事线逐渐推展,图画中不同的角色也陆续登场,并各自展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
非常有趣的是,只要你仔细观察这本小书的图画,你会发现书中角色的个性、思考方式、情感表达,居然都不同。就像真实的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每只小鸭的个性也有所不同,绘者巧妙地通过图画,为每只小鸭赋予了个人特质。比如说,那只走丢的小鸭,从第一页开始,它容易分心的特质,就已经呈现出来,所以一定是它被蝴蝶所吸引。还有另一只小鸭,它自始至尾都侧着头,在追踪它的手足。它个性中的关爱他人和注意细节的特质,不仅让它知道如何找线索,也使它有能力推敲:它的手足可能会到哪儿去了。南西•塔富利对图画的细节掌握,不但让每一个角色有了自己的个性,更把每种动物的真实特质放入了图画中,比如说水獭会筑坝,所以图中水獭的嘴边咬着一块木头。
这本书呈现出文字和图画绝佳的配合,对小小读者来说,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因为作者的叙述角度,给了小小读者全知的能力:不仅文字上始终保持问句的形式,书中所有的角色也都不知道或不确定小鸭在哪里,只有小小读者眼观全局,看得见小鸭藏身何处。全知的视点,让宝宝体会了读者与作者间诠释的自主性和依靠性。
此外,这本书中呈现出文字和图画绝佳的配合,对小小读者的阅读能力培养而言,也特别重要。对文字和图画的阅读能力,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学习经验的累积。这本小书所提供的阅读学习经验,不是狭隘的认字,也不是成人式的美术鉴赏,而是借助各种不同线索来推敲内容的阅读理解经验,是有效地利用文字和图画的互补来讲一个完整故事的阅读译码经验,是凭借相关的特性来了解人物不同立场的阅读推理经验。
《你看到我的小鸭了吗?》是一本很成功的图画书。通过亲子间的共读,它给宝宝带来的,是阅读的喜悦经验;它完美的图文呈现方式,更为宝宝的阅读力奠基。跟着小鸭,你的小宝宝,就这么进入了阅读的魅力殿堂!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 婴幼儿阅读专家 李坤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