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红狗克里弗:大红狗去上学》内容简介:大红狗传递成长正能量,50年铸就经典好品质。入选美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种最佳童书”,入选“100本最受美国孩子喜爱的书”,全球销量突破1亿3千万,大红狗陪伴快乐童年。
外文书名: Clifford Goes to Dog School
丛书名: 大红狗克里弗
平装: 3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3273071
条形码: 9787533273071
商品尺寸: 19.8 x 19.8 x 0.6 cm
商品重量: 100 g
品牌: 明天出版社
ASIN: B00CBALYYI
亲爱的世界
许多年来,传统童谣是我格外钟爱的一个儿童文学门类。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那些历经岁月淘洗的童谣作品所呈现出的,常常是一种简洁到令人赞叹的完美,或者反过来说,是一种完美到令人赞叹的简洁。在我看来,这些越过了千百年间的历史和人事变化,而仍以一种看上去如此轻巧的方式流存世间的短小歌谣,蕴涵了日常生活本身的某种简单、朴素而又生趣盎然的美学生命和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份关乎生命的智慧持续沉淀在童谣的内容和形式深处,并日益焕发着一种艺术上的魔力。
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童谣明快简朴的叙说和歌吟之中,还蕴藏了一个亲切而丰饶的生活世界。在这里,人的生命保持着它与世界之间最初的审美关联。在一个机械技术对于日常生命的控制不断趋于加强的现代社会,这样一份贴近世界的生命和艺术感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尤其是对于童年的成长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审美价值。
这种关联感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生动的审美交往关系。传统童谣诞生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它的吟唱也体现了人的生命与自然万物之间活泼的交互关系。这种交互感一方面典型地表现在那些以自然节气为咏唱题材的童谣中,另一方面则蕴含于另一些以自然事物为表现对象的歌谣里。像《北方九九歌》、《过年》、《正月正》这样的古老谣曲,记录了特定的自然节气与相应的人类活动之间的直接关联,它们在传递一种生活实用知识的同时,也传承了同一个民族或地域的人们所共享的一些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记忆。而像《一对燕子住房梁》这样的歌谣,则是通过燕子的筑巢、繁殖、生长、南迁等自然现象,来间接传递人间生活的各种节令消息,与前者相比,实用的目的在此退到了远远的背景上,被凸显出来的是人与一切自然生命彼此相看、同生共存的一份亲切的世界感觉。
以上两种手法各有侧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这里,主宰着人间活动的不是任何冰冷的机械时间,而是另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丰富而诗意的关联的自然时间。这里的时间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意指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那份生命绵延感。只需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童谣的歌咏中不存在任何抽象的四季、月份、气候、天象等概念,所有这些总是与我们最具体的生活体验、记忆紧贴在一起。
比如下面这首题为《看云彩》的童谣:
云往东,
下满坑。
云往南,
下满潭。
云往西,
披蓑衣。
云往北,
干研墨。
歌谣中,对于自然天象的观察始终与“坑”、“潭”、“蓑衣”、“干研墨”等最形而下的生活意象和生活语言如影随形。在这里,歌行朴素的吟唱无关任何“陌生化”的文学策略,而是抒写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物象之间最为直接的呼应关系。在这样的感应关系中,自然世界的任何一种时间都意味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动对象。
同样,下面这首《桃树和梨树》,其吟唱的内容虽然并不直接与自然的时令或天象相关,却以另一种或许更为深刻的方式体现了那流动在我们身体之内的自然时间的迹象:
这山望见那山高,
望见那山一棵桃。
你怎知道它是桃?
叶子尖尖树不高。
这山望见那山低,
望见那山一棵梨。
你怎知道它是梨?
叶子团团树又低。
生长在山中的“桃”和“梨”是自然时间的广义具象,而我们对于“桃”和“梨”的关注,则又融入了人类生活时间的具象。在这两种时间的完好结合中,一个充满审美感和有机感的世界诞生了。所以,与其说这首歌谣所传授的是一种初步的自然现象知识,不如说它传递着一种与自然相一体的日常生活感觉。显然,在现实的境况下,“尖尖”和“团团”都不足以成为我们区分桃树和梨树的充分凭据;但当我们的目光随着歌谣的吟唱,在这山那山和桃树梨树之间婉转承递、自由相嬉时,一种自然质朴而又欢快充盈的生命感觉,随之进入了我们的心灵。对孩子来说,这毫无疑问是比简单的知识传授丰富和意味深长得多的一种灵魂的陶养。
因此,传统童谣所关切的那个自然世界从来不是一个孤立于生活的审美意象,相反地,它始终与日常生活本身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些童谣中的自然即是生活本身,而生活也呈现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些歌谣中,自然与生活是一体的。这使得传统童谣对于自然的吟咏在根本上有别于狭义浪漫主义艺术在处理自然题材时的某种多愁善感。我们不妨来看下面这首问答歌:
什么鱼过河夸大口?
鲶鱼过河夸大口。
什么鱼过河一支枪?
长鱼过河一支枪。
什么鱼过河两把剑?
虾子过河两把剑。
什么鱼过河八枝桨?
螃蟹过河八枝桨。
你瞧,这首歌谣所咏的是水中最常见的鱼类,描写的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使用的则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譬喻,其语言绝难用精巧、细致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而是透着民间生活特有的粗放感。但正是从这样一种粗犷的美学感觉中,读者感受到了某种属于民间生活的健康而率真的自然气息。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传统歌谣中,我们始终难以把自然和生活的世界有效地区分开来。这种自然与生活之间的紧密相街传递着这样一个逐渐被现代人淡忘的简朴的生存道理: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一种远离生活的自然,也没有任何远离自然的生活;一个完整的世界,不能离弃这两者中的任何一方。
这样一种“自然”的生活感觉不但联结着人与自然世界的交往,也指向着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积极的交互关系。传统童谣对于这种关系的呈现集中表现在一部分与童年游戏有关的歌谣中。我们都知道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密切关联。像《排排坐》、《摇摇船》、《打新麦》这样的歌谣,本身即是儿童游戏的一部分,其吟唱过程最初也配合着儿童的肢体游戏交流。而在另一些并不指涉特定的童年游戏项目、却同样富于游戏情味的歌谣中,这种活泼的交往感觉同样得到了显在的强化。比如下面这首别具生趣的歌谣: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口缸,
缸里有个盆儿,
盆里有个碗儿,
碗里有个勺儿,
勺里有块肉,
我吃了,
你馋了,
这个故事讲完了。
这则童谣所吟唱的,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游戏,它的目的不在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以故事的表象来制造一种游戏的圈套。五言歌行的铺排推进将听众不知不觉地同化入相应的叙事节奏之中,而就在读者开始适应了它的叙事规律,并对个中情节的后续充满期待之时,歌谣忽然变换了叙述的节奏,同时也以一种逗趣的方式切断了原本建立起来的意义链条——它原来并非故事,而是叙述人与受述人之间的一场躲猫猫式的叙事游戏。随着游戏谜底的揭晓,叙述人与受述人也在彼此的合作中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意。
在我看来,这个幽默的语言游戏包含了一种生动的“我”与“你”的审美交往关系。我想我们一定不会反对,童年的游戏离不开这样一种“我”与“我”之外的另一个“你”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感,而这种感觉,恰恰是今天的许多童年游戏所格外欠缺的。这一缺失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童年文化现象和命题,而要在当代童年的游戏生活中恢复这样一种生动、直接的交流感觉,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就传统游戏童谣的阅读而言,生活在电子媒介时代的孩子恐怕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这样的游戏仍然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来实践和体验。然而,通过吟诵这些游戏性的歌谣,通过在想像的内摹仿中唤起这样一种与自然、与他人、与整个世界的丰富的交往感觉,是不是也可能是对于不断损耗中的当代童年审美生命感觉的一种补偿?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传统童谣为今天的孩子提供了在想像中进入一个自然而又清新的审美生活世界的独特场所。这个世界以诗意的方式保留着无数逝去的岁月里叠积下来的人间生活的痕迹,但其古朴的日常歌咏中又保持着一份最新鲜的生命感受和一种最亲切的世界感觉。对于越来越容易被限制在狭小而虚拟的生活领域的当代儿童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恢复这样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世界感觉,是童年成长中的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我相信,这也正是传统童谣作为一种儿童文学文体在当代童年生活中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方卫平
《大红狗克里弗:大红狗去上学》编辑推荐:作为一套成长教育类的图画书,大红狗通过一个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向小朋友传递着自信、公平、尊敬、诚实、善良等成长必须的品质。大红狗系列在美国的《出版者周刊》和《今日美国》最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面世五十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大红狗终于来到中国了!
“大红狗”50周岁推出音乐剧《大红狗克利福德:大家庭》。
“大红狗克利福德”是畅销童书的经典形象,是主人公女孩艾米丽·伊丽莎白的宠物狗和亲密伙伴。首本“大红狗”故事书出版于1963年2月。之后,“大红狗”图书连续出版了50多种,迄今为止图书销量超过一亿三千万册。1988年,“大红狗”推出首款毛绒玩具。1989年,“大红狗”推出六个系列家庭音像品。1991年,“大红狗”首次亮相纽约梅西感恩节大巡游。1996年,“大红狗”授权商品衍生全面展开。2002年9月,根据《大红狗》系列故事书改编制作的电视动画剧在美国公共电视网儿童台首播。
据报道,为迎接“大红狗”50周岁,舒斯特传媒集团联手米尔斯娱乐公司推出音乐剧《大红狗克利福德:大家庭》,该剧将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此外,舒斯特传媒集团还发起“寻找大红狗主人艾米丽”的活动,在活动的每个城市选择一位孩子,作为大红狗生日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