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生长在哪里呢?蜗牛为什么要背着壳呢?侯鸟为什么能认识方向呢?这本书有点像课堂提问: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纠正。前前后后一共八次。但它不像课堂提问那么严肃、刻板,那么让人紧张。相反,它在众说纷纭的答案中渗进了游戏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而且,每个错误答案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经验。
? 这是一本充分调动了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究欲望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
? 开头与结尾的匠心独具!让孩子在拿到书的第一瞬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并且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引导下展开思考!
? 能在最短的时间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
把学知识变为一场游戏
本刊资深编辑?龚慧瑛
这是我们引进的第一本知识图画书,它来自德国。
它有点像课堂提问: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纠正。前前后后一共八次。
但它不像课堂提问那么严肃、刻板,那么让人紧张。相反,它在众说纷纭的答案中渗进了游戏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而且,每个错误的答案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经验。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大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
非说不可的是——这本书的开头与结尾的匠心设计。
从封面开始就切入正题,这是较少见的。它不但有效地利用了版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拿到书的第一瞬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并且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引导下展开思考,然后怀着急迫的心情翻开下一页。如此这般,直到最后一个问题的出现。
在经历了几个回合的相同模式后,孩子的思维已基本形成惯性。就在这个时候,有关候鸟迁徙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它突然打破了惯性,给出了唯一一个正确答案,让孩子大获惊喜。
看来,知识图画书的最大功能并不是告诉孩子一个个知识,而是帮助他们培养起一个对科学充满兴趣的大脑。
胡椒生长在哪里 美术赏析
在想像世界里找答案
本刊编辑?唐彦
从封面开始,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的方式,还真让人不太适应。胡椒生长在哪里呢?标题下的五个孩子表情各异,连嘴巴的造型也不一样,各自头顶上的文字正是他们稀奇古怪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扉页出现的却是一个戴眼镜、看似颇有学问的女生,她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翻开下一页,画面中出现的是一只雪地里张开双臂的大熊,身材魁梧得几乎占据了半幅画面,古怪的是大熊的身上套了一件极不合身的小衣服。原来又一个问题来了——熊为什么不穿冬衣?右页是孩子们的答案,画家将孩子古怪的想法用画面超现实地表现出来,分外逗趣。紧接着,是一个金发的男孩大叫“不对”,右页则用一组小图表现出熊冬眠的真实原因,其中的说明性文字也有别于前面提问的字体,方方正正,格外庄重。
接着出现的是关于蜗牛身上小房子的疑问。画面中三五成群的蜗牛们有的在拉车,有的扛着行李,有的甚至插下旗帜驻扎休憩,一片远足野营的场面——这正是孩子们对问题的回答。接着,正确答案依旧是由一组小图来说明,画家用这种连续动作的分解画面幽默地告诉了我们蜗牛“小房子”的真正作用。
下一个问题似乎任何人在年幼的时候都产生过:往海里撒盐是造成海水咸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可是,这种乐在其中的想像力不是比答案来得更有意义吗?
接下来是关于红鹳为什么是粉红色的问题,跨页的画面上红鹳被安置在一角,动物园里家长和孩子们围在红鹳前看热闹,难怪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鸟儿因害羞才变红。
绵羊毛为什么是卷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画面中绵羊们身上卷着发卷,有的甚至在化装镜前梳妆。
画家以孩子的思维作为出发点,尽可能用画面来表现孩子头脑中想像出的场景,可是一问一答再给予否定并告之正确答案的故事结构,是否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挫败感呢?画家也一定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最后一个问题出乎意料地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猜测——画面上迁徙的鸟儿嘴上绑着一个指南针,似乎荒谬的画面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鸟儿真的在用属于它们的“指南针”前行!看来,相信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不无道理的。
画家用油画作为表现形式,色彩层次感和肌理效果都很丰富,将想像中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