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任何不可思议的地方都有生物!
沙漠中、深海底,或是滚烫的温泉里……你想得到或是想不到的地方,到处都有动物或植物,而且每种生物从吃的食物、住的地方,到生长的方式,都必须互相依靠才能生存!
大自然里的动植物多到数不清,每年还会持续发现许多新的生物,像是迷你变色龙、斑马章鱼、蓝眼斑袋貂等等。可是也有许多生物已经消失灭绝了,包括袋狼、旅鸽、越南爪哇犀、奇辉椋鸟……甚至还有一些可能在人类发现之前就绝种了!如果世界上的物种越来越少,人类还能生存吗?
一本让孩子看见大自然奥秘的美丽图画书!
生态作家尼古拉和英伦知名插画家艾蜜莉,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以流畅又动人的方式介绍给孩子。每个画面都细腻有致,其中穿插了许多小知识,让读者在丰富的图画间探索。
一翻页,灭绝动物的博物馆画面赫然出现眼前,那些如同标本般的动物,令人赞叹却又无限惋惜,不禁思考起人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人类到底是和万物互相依存,还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当你听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可曾想过这里的“我们”,除了人类以外,还包括了其他两百万种不同的生物?
真的数不清!只要我们不任性糟蹋
文/张东君(科普作家、台湾动物保育教育基金会秘书组组长)
从前,当我爸爸担任樱花钩吻鲑的保育计划总主持人时,常被问“政府花这么多钱保育这种剩下二千条左右的鱼,平均一条要花我们的税金一、二十万元。可是我们又摸不到看不到吃不到,那保育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就像我还在念博士班的时候,没事就被问:“研究青蛙?那能当饭吃吗?”然后我就得用力掰个像是“青蛙是重要的环境指标,因为它们的生活横跨了水里和陆地上,所以……”之类的政治正确理由,让别人不再问下去。其实我超级想回答“因为我高兴啊”“我觉得那很有趣啊”“我好奇啊”等等。可惜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够接受这种答案,而且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价值并不应该这样被衡量。对大多数(短视的)人类来说,只有看起来可爱的、对自己有用的才值得留下。而野生动物,特别是“丑”的、“有毒”的、不知道能干嘛的,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连了解都不愿意,或甚至任意宰杀还洋洋得意。听到日本的水獭、台湾的云豹已经绝种,台湾黑熊、穿山甲、石虎、食蛇龟等动物濒临灭绝也都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