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无人知晓的心愿
ISBN:
作者:〔美〕弗朗西丝·奥罗克·多维尔/著 邸笑飞/译 么么鹿/绘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儿童文学(文字书)、
内容简介

《无人知晓的心愿》是广西师大出版社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12岁的阿里·梅很渴望有个知心朋友。但在她生活的大山里,同龄的孩子几乎都有了伴,她找不到任何能交心的朋友,于是,她开始给住在大城市的表妹写信。表妹一直没有回信,阿里·梅一度很失望,但在妈妈鼓励下,她继续写了下去,把每天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都记在信里,寄给表妹。在写第四封信的时候,一群城里的孩子来山里过暑假,一个叫汤姆的男孩引起了她的注意,汤姆有些腿脚不方便,但阿里·梅觉得他就是自己想要找的朋友。于是阿里·梅主动出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
  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展开,从一封封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初期北卡罗来纳州大山里的生活风貌。这里远离现代文明,充满野趣和神秘气息,山间有各种植物,路上可遇见熊,有印第安人的传说在口口相传,也有四处游荡不肯回家的鬼魂。这里吸引来了民谣采集者、传教士、城市观光者等各种身份的人,大山里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编辑推荐

★魔法象故事森林“少年游”系列简介:
“故事森林”是魔法象继“图画书王国”之后推出的又一童书系列,致力于为孩子寻找和呈现适合各个阅读阶段的好故事。“少年游”是“故事森林”下的儿童小说系列,适合较高阅读阶段的孩子阅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灵,阅读能力和喜好各不相同,我们谨建议8-14岁的孩子阅读。
揣着梦想的少年,在成长的路上游历,从踏出家门到走进依然充满未知的当下,甚至到更远的将来。
他们好奇又迷茫,充满勇气,也易受创伤。
魔法象故事森林“少年游”系列小说,期待用美丽的故事为少年照亮成长之路。
渴望拥抱梦想的少年,一定能从书中获得向上的能量。
★作者所获荣誉
2001年美国埃德加·爱伦·坡**童书奖
2003年美国威廉·艾伦·怀特儿童图书奖
2008年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奖
2009年美国克里斯托弗奖(10~12岁年龄组)
2015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青少年文学奖
★12岁的少女渴望获得友情,她用一封封信诉说着内心的渴望,她渴望被倾听,也期待去聆听。她的坚持、热忱*终让她收获了友情。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山里,这是一片远离现代文明的土壤,充满野趣和神秘气息,山间有各种植物,路上可遇见**,有印第安人的传说,还有四处游荡的鬼魂。

在线试读章节

多维尔借主人公之口,用书信体的方式述说了这个美妙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北卡罗来纳州大山里简朴而美好的生活跃然纸上。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阿里·梅明亮赤诚的内心和对友情的热诚渴望成就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多维尔在这本书中检视了城市文明与乡村生活之间的冲突,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美国《出版人周刊》

他们说

所以,我现在就给你讲讲哈兰·博伊德和他妈妈的故事。哈兰的妈妈抛弃了他,让他一个人在手杖溪的小屋生活。她叫爱尔伦·博伊德,和萨里女士年龄一样大,也就是说,当她嫁给威尔斯·博伊德,并给他生下一个男孩时,她还是个年轻女孩。每个人都说幸好她结婚得早,她是个漂亮的女孩,头发就像乌鸦翅膀上的羽毛一样乌黑而有光泽。她充满魅力,就像田野里的兔子一样活力四射,四处招惹男孩子。
但是,大家的讨论话题总也离不开她为什么要嫁给威尔斯·博伊德这样一个卑鄙的家伙。自从爱尔伦女士告诉他,她怀了孩子之后,他就消失了,没人再见过他。威 尔斯·博伊德不想要孩子,他一听说爱尔伦要生孩子,就不再露面了。哈兰从来没见过他的爸爸,这让人很难过,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此,爱尔伦和哈兰两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手杖溪一座快要垮塌的小屋里。人们常常留一些东西在他们门前的台阶上。你也可以敲门,但是不管你怎么敲,爱尔伦绝不会开门,就算她就站在门边也不会,即使是她的好朋友万达·考弗雷敲门也不会,实际上万达经常站在台阶上敲她家的门,她却从来没有开过。
很长时间以来,没人见过哈兰,有人说爱尔伦的小屋里根本没有一个婴儿。他们说她用树皮和树枝做了一艘小船,把她的孩子放在船上,沿着小溪漂下去了,指望他被一个富裕家庭捡到,就像《圣经》里摩西的妈妈把小摩西放入摇篮里顺水流走一样。另一些人则有更不祥的猜想,他们说爱尔伦把哈兰杀死了,把他的骨头埋在小木屋的地板下。他们甚至说如果你在满月之日站在小木屋外,可以听见地板下骨头哀哀地哭泣。
当哈兰出现在萨里女士的课堂那天,谣言全被粉碎了。那天,那个男孩的膝盖和手肘都磨得通红,衬衫下摆一半塞在马裤里,一半吊在外面,破旧的短靴几乎比他的脚大了两个码子。“我妈说我该来这儿学点东西。”他说,“妈妈说八岁就是大孩子了,不能再这么傻乎乎地过下去了。”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这个男孩是谁,但都在猜:“难道是他?”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