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我从彩虹那边来
ISBN:9787530966013
作者:[美]芭芭拉•帕特森(Barbara Patterson), 帕梅拉•布莱德(Pamela Bradley) 著 /2011-11-01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1-0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10(5年级)以上、成年人、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本书缘起于一所学校的家长系列讲座,讲座是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芭芭开设的,她提出了自己对于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
  书中介绍了家庭和学校的健康节奏、什么样的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保护孩子发展12感觉、孩子身体成长发育的阶段、关于创造性纪律的含义、怎样创编生日故事、怎样做娃娃和布偶等。阅读本书,你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名华德福教育工作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位曾祖母,是如何将斯坦纳的人智学理念运用于实际生活的

编辑推荐

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华德福教育
  简单明了地揭示出7岁前儿童的成长规律
  试图解答你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
  帮助你培养健康、快乐而有能力的孩子

他们说

第二章 培育健康、快乐而有能力的孩子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快乐可以比得上父母迎接宝宝降生时的喜悦。在我的经验里,那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当我们凝视着新生儿,另一种同样难以言传的感觉会从我们心中升起。就如同格林童话《玫瑰公主》中那十二个充满智慧的女预言家赐予新生的公主各种神奇的天赋,我们心中也突然充满了一种热切的渴望,想要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希望他拥有健康,并在生命旅程中施展出自己独特的天赋。如果说,迎接新生儿的喜悦令我们欢愉而振奋,那么这种渴望则是那么深沉,甚至带来些许的伤感。
  
  可是,也许片刻之后,第三种强烈的感觉随之而来——害怕。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前面说的这一点?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途径,可以给孩子他所需要的,同时又是我们所期待的?
  为人父母的喜悦是上天的赐福,随之而来的渴望是指引父母前进的路标。但是最近几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害怕和迟疑。
  从我自己做老师、做妈妈和做祖母的经验里,我发现要培育一个健康、快乐而有能力的孩子有赖于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不会对他们要求太多,也不会要求太少。第二,要理解“温暖”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要照顾好孩子,使他们的身体具有足够的温暖感。第三,要意识到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的生活节奏所赐予孩子的礼物。
  节奏的重要性
  当人们直接依赖于自然而生活时,他们的生活也必然更具有节奏。他们意识到,遵守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四季的节奏,才能收获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做到丰衣足食。除此之外,他们直觉地知道,这些节奏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力量去工作,给他们带来好处。星期一是清洗日,星期二是熨烫日,依此类推,直到周末,周六是烘焙日,周日去教堂、走亲访友并好好休息,为新的一周做好准备。这种固定的生活节奏带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由于我母亲一直在家中创建出非常好的节奏,所以我从小就对此深有体会。许多儿歌和韵律诗中都提到一周中的每一天做些什么事情,例如《让我们去桑树丛》(HereWe Go ‘Round the MulberryBush。同样,一直到近代,很多人还一边工作一边唱着有节奏的歌谣——秋收的时候,划船的时候,锯木头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歌谣。当人们合着音乐的节拍工作时,每个人都可以省一些力气。这些歌曲让他们更有干劲,也减少了工作的压力。
  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会发现这种节奏已经面目全非。有了自动洗衣机和自动烘干机,我们可以随时把一堆衣服扔进去,不用理会每周的节奏。同样,熨烫日也不复存在,我们可以临时熨烫今天要穿的那一件,甚至购买免熨烫的衣服,完全省去熨烫的麻烦。孩子们再也看不见日常家务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没有人想放弃现代生活的舒适便利,但这些节奏确实可以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他们实实在在地触摸到生活。
  已退休的英国华德福幼儿老师玛格丽特?米尔考特(MargretMeyerkort)认为,如果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外部节奏,那么一种内在的节奏也会在他们体内形成。如果每天定时吃晚餐,晚餐时间临近时,孩子的胃里就会自动分泌出消化液。如果每天定时睡觉,那么当你做睡前准备工作,给他们讲故事、祈祷或读韵律诗的时候,睡意就会向他们袭来。他们的物质身体和生命力会自动作出调整,去适应这个规律。
  如果生活没有节奏,孩子的感觉就像是在不同的时区里穿行。当我们飞越大洋的时候,我们的自我意识会变得更加清醒,以应对时差和内在节奏所受的干扰。如果我们无法在家庭生活中建立一致的节奏,就等于让孩子每天都处在类似飞越大洋的状态中。没有节奏的家庭生活实际上缩短了孩子的童年,强迫孩子过早地从童年的梦幻状态中醒来。在缺乏节奏的环境中,孩子会过度使用自己的能量来维持平衡。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节奏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一个指标。医生给患者作身体检查时,会测量他的心率、血压和脉搏。如果某个人的这些节奏不正常,那么他很可能就是生病了。此外,节奏还有助于保持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慢跑的时候如果遇到红灯,她宁愿在原地踏步跑,而不愿停下来等绿灯,因为那样会打破原有的节奏。
  . 有些父母觉得,在如此忙碌的现代社会,他们无法为孩子建立节奏。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天生就处在一个充满节奏的世界里。每周七天的轮转,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缺,四季的更替,所有这些无意识的宇宙节奏都在支持着我们。我们无需做任何事情去创造这些节奏,它们是我们所处的自然世界赋予我们的礼物,可以帮助我们为孩子创造一种有节奏的生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当我们建立起节奏,我们也是在帮助孩子与大自然的节奏建立更牢固的连接。  
  
  第三章 玩耍——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两岁半到五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玩耍时,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三岁左右,最初的“幻想游戏”出现了——这是一个美妙的“假设”和“让我们假装”的阶段。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能力将周遭环境转变成他们的游戏世界所需要的样子。对他们而言,现实和幻想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相互交融,无法分离。在桌子底下建造的房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真正的房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孩子吸收他们的环境,成为自己的感官印象。他们的生命力依然如此旺盛,这些感官图像继续活在他们的内心,他们可以充分地重复体验。然后,他让自己“加入”到这些体验当中,在游戏中把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事物的部分片段或全过程重新演绎出来。他内心的图景是那么鲜活,因此只要有一张简单的桌子或玩具“在那里”就可以了。对小孩子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
   如果我们成人想要准确模仿某个人的行为,我们必须仔细观察那个人一段时间,并用我们的思考来达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孩子凭直觉吸收某个场景,把整幅图景保留在心中,然后进行模仿,其精确的程度是任何一个成年都无法做到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在玩耍时随心所欲改变用途的玩具。我们在幼儿园里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玩具——一篮篮的贝壳、松果、木块、丝绸和棉布,还有木偶。随着游戏的变化,这些玩具不断变成别的东西,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在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际上,他们就是在做店主、做农民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我们注意到,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很少扮演自己这个年龄的人,他们会假装自己是小宝宝或大人,但通常不是自己这个年龄的人。
   我记得十二月初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给我,她不知道圣诞节给儿子买什么礼物。她不想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买电脑游戏或塑料的卡通玩偶,但不知道还能送什么东西。我建议她买几个篮子并在里面装满丝绸、水晶、木质晾衣夹以及棉布。除此之外,我建议她再添两个木质的玩具架。她笑了,想象着当儿子发现邻居孩子收到电脑游戏而自己得到些布块时会有什么感觉。不过,她还是照我的话去做了。不久她回复说,那真是一个美妙的圣诞节,儿子和他的小妹妹玩得不亦乐乎,对这些礼物非常满意。
  每天都要给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不受干扰地游戏,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他们可以去充分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同时培养专注力。你做成人工作时那种投入的态度会带给他们游戏的力量,所以你不一定非得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玩,虽然有的时候那样也挺好。我们做日常工作的时候,不妨记住这一点。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正在凭本能观察我们,即使我们所做的只是最不起眼的家务。
  让孩子体验土、水、风、火这四种元素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玩耍中接触这四种元素可以使孩子建立与自然世界的连接,轻轻地在大地上扎下根来,不过玩耍的时候成人要注意看护好他们。孩子们用形成自己身体的原材料来创造整个世界,在这过程中,他们的生命力变得更加旺盛。“土”的游戏包括做泥巴蛋糕,玩沙坑和泥土。所有的孩子都爱玩水——洗碗,用打蛋器在水里做泡沫,晚上洗澡时把小船和厨房容器放进浴盆里玩。“风”的游戏包括玩降落伞、玩纸飞机、吹蒲公英,甚至在风里吹肥皂泡。玩火的时候,大人一定要小心看护。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把这种元素带给你的孩子,例如和朋友们一起来一个仲夏夜篝火聚会,冬天里享受炉火的温暖,或点燃餐桌上的蜡烛。
  有一次,在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之后,我带着班上的孩子外出。地面上湿漉漉的,我们在人行道上发现了一些蚯蚓。孩子们想救这些蚯蚓,免得它们被踩死或淹死,整个户外活动时间,他们都在忙着把这些蚯蚓一条一条地从人行道上搬运到树下的休息处。这类创造性的行为唤醒了他们内心活生生的构建力,并将它延展到周围的世界。你可以把它当成生命本身的一种练习——孩子们从中汲取的力量将让他受益终生。
  创造性游戏中有成长和发展;明天的游戏永远和今天的不一样。明天是新的一天,游戏会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不会让孩子们保留他们在教室里搭建的房子、火车和村庄。
   记得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收拾玩具,让收拾也变得有趣。没有一个孩子或大人喜欢苦差事。我们幼儿园想出了一个“清理板”的方法。有的孩子会把玩具放在板上,然后“搬运工”把他们搬到合适的位置上。
  对小孩子说“去收拾你的房间”通常没有多少效果。那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但是你可以说:“来,咱们一起把今天的玩具收拾好。你可以拿一个篮子来帮忙。”他们刚开始时可能不太乐意,但即使他们只做一点点,你也要感到高兴。下一次你可以让他们再次加强这个体验。
  
  第五章 创造性纪律
  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选择
  我们和孩子的交流要简单明了。如果我们以提问的方式要求他们,就造成了混乱。“把你的衣服挂起来怎么样?”或者,“现在,你能把衣服穿上吗?”或者,“你愿意把鞋子穿上吗?”这种说话的方式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们可以选择服从我们的要求或不服从。当我的儿子大约6岁的时候,我体验到这种不明确的说话方式的后果。一天我对他说:“难道你不愿意打扫你的房间吗?”他变得非常烦躁:“如果我说不,你会对我生气。”
  几年前,在学校放假的时候,我听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含糊问话。一位妈妈对大约两岁的女儿说:“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没有回答,妈妈再说一遍,“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仍然没有回答。父亲询问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了爸爸。爸爸接着问:“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开始哭泣。妈妈说:“她累了。我们回家吧!”很明显,要求孩子为全家做出决定,使她感到负担太重。
  同样,当我们问小孩子想吃什么,他们的感受就像我们走进一家餐馆,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这种时候做决定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对成人也是一样。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住在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市,每次路过宾夕法尼亚的付费公路时,我们习惯把车停在霍华德餐馆门口。孩子们通常要吃冰淇淋,尤其天热的时候。我问他们想要哪种口味的。餐馆的广告上写有28种不同的冰淇淋,每次进餐馆后,儿子保罗都要听我念28种冰淇淋的名字。那么多的选择一定把他弄晕了,最后他总是说:“我想要香草味的。”
  询问孩子想穿什么或想做什么,在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类似的感觉。我们过早地呼唤出孩子个性中“我要”的部分。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当他们吃饭、穿衣、上床或和妈妈一起去商店时,“我要”变成了他们词汇的一部分。一些社会问题就是由此而来的。在超市,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我要”饼干;“我要”糖果;“我要”那种赠送玩具的麦片。
  长远来看,给予孩子选择孕育了自我主义: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需要不敏感。给幼儿提供过多的选择,就像给他们的心灵投放了一剂毒药。孩子们长大以后也许就不想做生活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作业、家务劳动,或花园里的杂活。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冲突,有很多都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模式直接导致的。这种投其所好的方式,只会令孩子没有安全感和永不满足。
  有魔力的词:可以
  有一个魔法词,不专制不纵容,对孩子很好使。这个词是“可以”。“你可以把外套挂起来。”它不包含任何需要孩子回答或可能被孩子忽略的问题。“可以”这个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特权。“你可以把靴子放在垫子上。”
  我也曾听家长对孩子说“你可以把外套挂起来”,可接着又加上一句“好吗?”,一下子力量就减弱了。这是为了让一个似乎很苛刻的要求听起来柔和一些吗?“好吗”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好,是否意味着孩子不必去做了?孩子到底是可以选择,还是不可以?这会给孩子造成混乱和不安全感。当孩子知道父母、老师和看护人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他会觉得安全。
  我们幼儿园里的一个女孩的妈妈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一个深秋的早晨,她正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和往常一样忙乱地用早餐、打包午餐、提醒孩子们需要快点走,不然会迟到。因为夜里明显降温,妈妈告诉女儿要穿上毛裤。女儿抗拒并开始争吵。由于感觉时间紧迫,妈妈让步了,但把毛裤夹在胳膊下带着。
  很快汽车从家开出去了,妈妈听到女儿在后座上轻声抽泣,就问怎么了,小女孩说:“我冷。”
  你可以想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告诉过你外面冷,你要穿上毛裤,”妈妈回答道,“你就是不听我的!”
   小女孩刚开始没吭声,过了一会儿她说:“可你是我妈妈,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对我最好。”妈妈把车开到路旁,帮女儿穿上了毛裤。
  斯坦纳在这一点上说得更深入,他说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莫过于给孩子一个指令,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然后又改变这些指令。他指出,成人不清晰的思想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现代文明社会有这么多成人患所谓的神经疾病,其根源就在于此。斯坦纳说这些话是在1923年!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可以做某事,或不可以做某事,孩子却大发脾气,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如何回应对孩子最好呢?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安静而自信,孩子会吸收这种态度,再次恢复稳定。如果我们努力做到自律,孩子会吸收我们的态度,一切会恢复和谐。如果我们对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他们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就会过早地唤醒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智力,将他们过早地从童年的梦幻世界中拉出来。通过模仿,他们开始反过来和我们讲道理,而且会非常擅长此道。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只有在孩子将近五岁的时候,才可以唤醒他的是非观。
  随机应变
  在二至四岁之间,孩子会非常执拗。在这段时间,当孩子说“不”,我们最好忽略,带着孩子去做你要他做的事情就好了,不要生气,也不要做太多的解释。要对他的发展有信心。如果说过要他做什么,不要放弃,也不要允许他讨价还价或摆脱任务,否则他会知道你的弱点,一次次地“按那个按钮”。
  有时候,我班上那些大一点的,秋季要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会开始强烈地挑战规则。我发现有时最好后退一点,给这个孩子一点空间。在我明确表明她需要做什么事情之后,我会继续我的工作,同时也关注着她。如果我一贯说话算话,孩子也知道我还会来检查,她通常就会按照我说的去做,尤其是当她感觉到我的温暖和爱包围着她时。这比语言和意愿的较量效果要好得多。
   老师和父母需要成为好的倾听者。当孩子与同学或兄弟姐妹有矛盾时,如果她可以向你描述发生了什么,并感觉到你真的在全神贯注地倾听,那么对她来说真的会很有帮助。接下来,通常只要说“你可以告诉约翰你不喜欢那样”就够了。
  我记得有一个晚上,我讲了关于纪律的话题。一切都很顺利,家长们看上去很赞赏我的建议,我们还就纪律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对于这个晚上很满意。可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事。
  第二天上午,两个四岁的女孩在放有玩具小房子的区域玩耍着。突然她们大声争吵起来。我听到一个孩子说:“我爸爸造的房子比你爸爸造的要好!”她的爸爸碰巧是个建筑师。另一个女孩开始大声叫嚷,说她爸爸什么什么做得更好。接着我又听到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去告诉老师!”
  当时我正在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在桌边工作,两个女孩跑了过来。她们怒气冲冲,互不相让地同时讲述所发生的事情,彼此都在指责对方。我认真听着,想要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来转移她们的怒气。要知道,头天晚上我还在就纪律话题大谈特谈!可那一刻我却没有任何灵感。我内心一片空白,头天晚上良好的感觉顿时无影无踪。
  正在那时,站在我旁边的那个六岁孩子用非常平静的声音说:“哦,回去重新开始吧。”两个小女孩互相看了看,说:“好吧。”然后就转身走回小房子区域,继续玩她们的游戏。显然,获得倾听之后,她们开始乐于接受那个六岁孩子提出的简单的解决方法,她们之间又恢复了和气。
  有时候,某个孩子想要一些石子或盘子玩过家家游戏,而另外“一家人”却拿走了过多的游戏材料。于是我建议这个孩子拿一个碗或篮子去敲邻居的“门”,向他们借一些盘子或石子。这让请求变得难以拒绝,通常都会获得积极的回应。
  如何对待“小告密者”呢?如果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也许就意味着小告密者遇到了某种困难或不善交往。我们如何去帮助这个孩子?我们让他加入我们的工作中,不是作为惩罚,而是为了让他感受到老师如何发挥创造性的力量去完成某项活动。如果我们在缝东西,就找一块漂亮的布,让他也来发挥创造力,做个东西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洗碟子也有很好的疗效。在我们装绘画颜料用的婴儿食物罐中倒入热的肥皂水并来回摇晃,这不仅很好玩,还能抚平孩子的恼怒情绪。烤饼干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在这过程中,孩子需要为全班同学准备适量的面粉,还要搅拌和揉面。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