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ISBN:
作者:孙瑞敏 著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Warning: count():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in C:\web\huiben\book_details.php on line 531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title' in C:\web\huiben\book_details.php on line 532

Warning: count():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in C:\web\huiben\book_details.php on line 531
内容简介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注身边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也忘记了去帮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动,但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什么,没有人知道。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家长不理解并强行压制,抹杀或者用爱的名义禁锢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认识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很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敏感期,以及各种应对的方法,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伤害,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后盾吧!《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由孙瑞敏所著。

编辑推荐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一种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为此,孙瑞敏特别编写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它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

他们说

父母要了解孩子用口认识世界的概念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他们能够使用的唯一器官就是口。尽管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能用眼睛看东西,但脑科学家却认为,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视力都是不完善的,他们通过视力认识的这个世界是模糊的。但口却不一样,孩子刚刚出生就懂得用口吃母乳,所以口是孩子连接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
把手唤醒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说,口的功能是巨大的,他们会通过口来认识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首先认识的就是自己的手,通过吮吸来感知手的存在,感知手能抓握物品的功能。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是通过口把手唤醒,把手的功能解放出来的。
用口去认识世界在用口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之所以能够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他的嘴过瘾了,而是因为通过这种过瘾,孩子掌握了很多经验。例如,在“品尝” 玩具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软”和“硬”;能够分辨出能吃的物品和不能吃的物品…… 最初婴幼儿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婴幼儿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
什么都放进嘴里并不是婴幼儿饥饿,仅仅是因为婴幼儿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唤醒。手的敏感期到来,又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
直到婴幼儿无处不在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逐渐过去了。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些究竟给婴幼儿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和认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婴幼儿都是透过这个过程走向我们这个可触摸的世界,他们是用嘴来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的,用嘴来和这个世界建立亲密关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没有这个阶段,未来的成长就会有很多的缺憾,这个时间段要持续1年,物质世界的大门就这样用嘴来打开了,为孩子伸开双手迎接世界做了一个最早期的准备。
所以,在0~2岁半这一阶段,孩子会把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口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地退居二线了。
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用口感知触觉和味觉小哲哲十个月了,他坐在那里,周围摆放着一堆的玩具。他玩耍的方式是这样的:抓起每样东西都往嘴里放。你可以看到,他品尝完积木又抓起了橡皮牙子,然后又是塑料圈。他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用口上,好像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他高度专注的状态,似乎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他的嘴里。
实际上,哲哲这样做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无论他抓到什么都会不自觉地往嘴里放,有时候妈妈刚一转身抱起他,他已经抓起了一条毛巾往嘴里塞;有时候妈妈衣服上的一条带子也被他抓起来塞进嘴里。就是这样,不管是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哲哲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我们这样猜想:他究竟在用嘴干什么?他在用口来认知?这些东西究竟让他感觉到什么?在我们成人看来,无非是这样的:硬的和软的,无味的和有味的,不同质地的,可吃的和不可吃的,还能有什么呢?但对一个幼儿来说,他正是用这种方式感觉他口的各种能力,口的部位功能,以及口的极限。与此同时,他也在用口去认识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与脚。
此时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有这些: 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咬的玩具,将玩具洗干净后让孩子咬一位家长这样分享经验:在孩子出生之前,我认真了解过敏感期的知识,所以,当孩子举着嫩嫩的小手放在嘴里时,我从来没有阻止过他。
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把能够拿到的物品都往嘴里放。
为了能使孩子更好地通过嘴认识玩具,我把他的手洗干净,又把他的玩具洗干净,围着他放了一圈,让他尽情去“品尝”。
在很多时候我也会担心,怕孩子把那些瓜子皮、笔帽吞下去发生危险.可我不敢阻止他,怕影响他“工作”。但每一次我都会看到,他把那些我认为很危险的物品吐了出来。
有一次更奇怪,我给他吃了一瓣橘子,他整个都塞进了嘴里,正担心他把整瓣橘子都吞下去呢,没想到他居然把橘子瓣的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怀疑孩子嘴的分辨能力了。当然。为了避免万一,我还是把那些带有危险性的“凶器”,如剪刀、玻璃球等尽量远离他。
当孩子得知手有抓握物品的功能以后,就会通过手把周围的物品都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很多家长常常以不卫生为理由,阻止孩子把包括手在内的所有物品放到嘴里,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允许孩子通过口来与外部建立联系,就等于把孩子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唯一渠道阻挡了,这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因此,家长要准备一些孩子能咬的玩具,同事,把孩子爱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
当然,在出门的时候,父母可以带上一包消毒湿巾,及时擦擦孩子的手,以及他准备放到嘴里的东西。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吆喝,否则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
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在外面随地捡小东西往嘴里放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与孩子一起玩,一起捡树叶,然后撕碎,往空中一扔;一起捡小石头,往远处扔或踢,再跑过去捡……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就会跟你学,从而减少往嘴巴里放东西的机会。
当然,如果孩子往嘴巴里放树叶,也不要硬从孩子手中夺过来,更不要训斥他,而是对他说:“不能吃,看妈妈,树叶会飞哦!”说完,把自己手中的树叶一抛,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也可能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抛树叶,不学的话也会把要放到嘴里的东西给忘了。P29-32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