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顿科学全知道10》介绍了动物的育幼行为、玛雅古文明,讲述动画灵活多样的展现形式及产生原理,同时书中还描写了 “五星连珠”的天文奇观,沙尘暴等令人忧心的环境问题,在《DIY手工》栏目教你制作漂亮的贝壳风铃。此外,书中还讲述自然界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少数名族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食物中营养、热量大揭秘,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1.新鲜时尚:知识更新迭代,传真新献、前沿和时尚的科学发现,让孩子的科学素养不落伍。2.全面丰富:12个栏目,包括动物、植物、天文、生命科学、机械等14个类群知识,全面提升孩子的8项智能。3.思行链接:科学研习宜手脑并用,观察与实验并重,用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和启发性的题目设计,锻炼儿童的整体观和创造力。精心策划的趣味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回馈,以达到“做中学,学中试,试中修,修道对”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合一: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以文学联动科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图像带动儿童思考,丰富的知识刺激孩子的大脑,提升百分百的学习力;并提供主题导读、育儿指导,亲子游戏等互动环节,是读、听、做、教四合一完整的科普读物。
奇妙的动画世界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看动画。动画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人的眼睛在看东西时,对影像的记忆会短暂地保留在视网膜上,称为“视觉暂留”。在观看移动中的物体时,一连串影像的记忆便重叠在一起,产生了连续不断的感觉。
动画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将图片连续播放,使画面“动”起来!
动画是卡通之母
1824年,彼得 罗杰出书提到视觉暂留的现象,后来有人用它来制造娱乐玩具。幻透镜、回转式画筒、魔术画片及手翻书,都是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来呈现动态或连续的图案。
20世纪初,第一部动画影片出现,由史都华 布雷克顿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画,再拍摄成《滑稽脸的幽默像》,虽然形式简单、只有黑白两色、没有声音,却是动画史上的创举。
动画明星有声有色
随着技术的演进,有声电影取代了默片,动画影片也开始加入声音。1928年,迪士尼推出米老鼠卡通《蒸汽船威利》。吹着口哨的米老鼠手舞足蹈地出现在屏幕上,立刻成功地俘获了观众的心。从此,为儿童制作的卡通动画成为主流,并流行到世界各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为动画开创了新的视野。
动不动,有关系!
迪士尼卡通看起来比较流畅,人物经常动个不停;大部分的日本卡通则有许多近似静止的画面,动作也比较简单。你喜欢哪一种?
影像记忆在视网膜停留的时间约为1/16~1/12秒,如果希望动画影片中的动作看起来自然流畅,每秒需播放30张图片。不过为了节省成本,迪士尼卡通保持每秒24张,而日本卡通往往张数更少,有时甚至不到15张。
算算看,如果1秒的动画需要24张图,一部10分钟的卡通,需要画多少张图呢?
动画千变万化
动画可以利用各种材质来表现,只要把动作的分解画面逐格拍摄,再快速地播放出来,就是老少咸宜的动画了!
胶片动画
最常见的动画是胶片动画,电视卡通就是属于此类。它利用透明的赛璐珞胶片,将不同的人物、背景、中景、前景等分别描绘,然后重叠起来。这样一来,背景可以重复使用,而且只要画有动作改变的部分。例如画一个人在说话,就将嘴巴的部分单独画一层,而脸部及身体则共享同一张胶片。
黏土动画
黏土的可塑性很高,而且可以染上不同的颜色,让制作者随心所欲地变形,捏塑不同姿势和动作。利用这项特性,将变形的过程逐步拍摄成动画。
剪纸动画
使用的是有活动关节的小纸偶,类似皮影戏。配上背景后,用摄影机逐格拍摄。因为操作简单,初学者和儿童都可以做。
偶动画
包括木偶、布偶、塑料偶等,通常内部装有支架及电动马达,拍摄时也是一格一格地逐帧拍摄。由于整个场景是立体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几秒钟的镜头,常常得花好几周的时间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