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问世就好评如潮
同时还赢得了美国凯迪克大奖。当然
对这本书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多年来
有些读者一直在质疑鸭爸爸“马拉先生”是个游手好闲、不称职的父亲。但是野鸭的爸爸们的的确确会把照料小鸭的工作丢给母鸭
自己一走了之;也许说不定母鸭会觉得这样更好些。所以
关于这种鸟类行为的细节
就像鸭嘴的细节一样
麦克洛斯基只是遵守了自然规律而已。在*后一幕中
鸭子一家的重新团圆深得孩子们的欢心
因为这本书的首次面世时
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
很多孩子被迫与他们的父亲分离。
1987年
波士顿公园150周年庆典时
雕塑家南希舍恩(Nancy Schon)将“马拉夫人”和她著名的家人的铜像复制品安置在了铁栅栏门旁不远处。这个门也因为这本书而声名远播。每逢节假日
成百上千的孩子们就会跑去触摸这些铜塑。现在
这些被摸得发亮的铜塑就像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颂扬着《让路给小鸭子》这本书的不朽魅力。
本书荣誉:
★1942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种书”
★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种”
★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
★ 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畅销童书”
自己小的时候
记得看过这个故事
当时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老家在农村
鸭子满地都是
你家的我家的
各自做好记号。平时走路我们会撵鸭子跑
看着他们拍拍翅膀
我们哈哈大笑
童年就这样度过。 本书获得的荣誉:1942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种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种”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
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畅销童书。” 所以买给孩子看
希望她也有一个和小鸭子的童年。
1942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获得者
之前是冲着这荣誉去的
买回来和孩子一起看了之后觉得确实是名不虚传。 〈让路给小鸭子〉里面的鸭子爸爸
妈妈
为了孩子一直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即有吃的东西
又没有对小鸭子造成影响的地方
他们不停的飞来飞去
*后鸭妈妈喜欢上公园的小岛。可公园里有不安全的因素。他们又找到一外适合孵小鸭子的地方
离公园的小岛也不远。小鸭子长大后
鸭妈妈就带站一队小鸭子去公园的小岛上生活
去的路上
得到了好心的警官的帮忙
大家都停下来给小鸭子让路。加上画面的简单
明了
笔调鲜明
孩子们很容易明白道理。值得推荐。
《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是一本*仁慈的书。是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是这本六十多年前创作出的、开本巨大的图画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主题。作者用深褐色、略带那么一点暖暖的暗红色的笔触
画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
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温情脉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