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城市的水泥高楼中,罗罗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他渴望大自然,渴望自由地飞翔。爷爷寄过来的风筝救了他,他决定到楼顶的平台上和大自然玩耍。
大自然果然神奇,不但赶走了罗罗心头的乌云,治好了管理员太太的头疼和感冒,甚至还能驱散城市人之间的冷漠……
适读人群:3-8岁,以及所有爱绘本或拥有童心的读者 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少年儿童读物奖 作品除了故事本身拥有让孩子们百看不厌的魔力外,所表现的主题契合孩子们自省或与外在世界交流的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简单但却极有哲理的故事,触动了人们被水泥高楼所困住的心灵,触发人们对于自然、对于人与人交流的渴望,让人懂得关爱、分享与快乐之间的关系,从而驱散城市人之间的冷漠。
《放风筝的小孩》
心随风筝一起飞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教授 吴其南
大城市里有许多比肩而立的高层建筑,人们常常把有许多这类建筑的地方称为“钢筋水泥的森林”,但这“森林”里没有鸟叫,没有新鲜的空气,有的只是昏暗、嘈杂、沉闷、压抑,住久了,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
城市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一座座建筑就是一棵棵“大树”。这大树上有许多格子,一个格子就像一个鸟笼子,我们就生活在这些笼子里。只是,我们不能像真正的小鸟一样在森林里飞来飞去。
但钢筋水泥的“大树”有一点比真正的大树好,就是每棵“树”的“树顶”都有一个平台,可以看作是整座楼的“天窗”。罗罗的心愿就是设法爬到这个平台上去,在那儿唱歌、跳舞、看太阳、看月亮、呼吸新鲜空气,甚至放风筝。罗罗的风筝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心,它们都渴望自由、渴望飞翔。风筝飞起来,罗罗的心也飞起来。后来带动管理员和楼里的人,大家来到平台,这儿成了一个清新、自由的世界。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接近自然,如去公园,去郊区,去乡村。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回到大自然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呼吁把城市建得小一些,把街道建得宽一些,把房子建得矮一些,街道边的树种得多一些。城市有城市的好处,只希望“钢筋水泥的森林”离真正的森林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