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在河流和大海交汇处滩涂上的特殊植物群落——红树林吗?这里生长有独一无二的胎生植物!本册的主打内容是介绍海边的红树林中生活的特别的胎生植物和在红树林中出没的各种小动物。此外,还介绍了行遍天下的大冒险家徐霞客,德国歌剧代表人物韦伯,提倡人文精神的美女建筑家林徽因,台湾的克隆技术成果,版画的分门别类,鼓的秘密,以及怎样制作鱼拓等内容。
1.新鲜时尚:知识更新迭代,传真新献、前沿和时尚的科学发现,让孩子的科学素养不落伍。2.全面丰富:12个栏目,包括动物、植物、天文、生命科学、机械等14个类群知识,全面提升孩子的8项智能。3.思行链接:科学研习宜手脑并用,观察与实验并重,用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和启发性的题目设计,锻炼儿童的整体观和创造力。精心策划的趣味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回馈,以达到“做中学,学中试,试中修,修道对”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合一: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以文学联动科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图像带动儿童思考,丰富的知识刺激孩子的大脑,提升百分百的学习力;并提供主题导读、育儿指导,亲子游戏等互动环节,是读、听、做、教四合一完整的科普读物。
探访河口附近的红树林
红树林枝繁叶茂,生长在淡、咸水交汇的地方。
在台湾西部,有些河口附近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称为“红树林”。当我们乘着竹筏进入林中,却只见“绿”色的树,没有一棵是红色的。为什么叫它们红树林呢?
其实,红树林的名称源于红茄苳(dōng)——一种木材呈红色的植物。红茄苳可以提炼出红色的染料,所以又称“红树”。红茄苳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交界的地方,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地区的水上森林通称作“红树林”。
生长在泥滩上的红树林,涨潮时海水淹没森林的下层,退潮时露出泥滩。红树林的根能固定泥沙,加速河口淤积。红树林也能缓冲海浪冲刷,具有保护海岸线的作用,因此又有“绿色长城”之称。
艰难的生长环境
要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必须有一套特殊的生存方法。
对植物来说,淡、咸水交汇的湿地,是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红树林要在这里生长,不但要克服涨潮时海水淹没根部、退潮时烂泥里没有空气不能呼吸等困境,还要解决缺水、海浪侵袭等问题。
为了克服根部缺氧的难题,红树林植物的根系都很浅、很广,根系中还有通气的管道来提供空气。此外,还有露出水面的呼吸根来帮助呼吸:红海榄的支持根及水笔仔的板根除了呼吸外,也可使植物固定,不被海浪冲走。
缺水?红树林生长在水中怎么会缺水呢?那是因为河口处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一般植物的根非但吸不进水分,体内的水分还可能被反吸出去呢!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红树林里植物的根能够只吸收水分,而排除盐分,不过这个方法得消耗很多能量。有些红树林植物是将水分与盐分一起吸进去,再由叶背的腺毛将盐分排出。试着舔舔海茄苳的叶背,是不是觉得咸咸的?此外,叶片表面的蜡质也能防止水分散失。
台湾的红树林植物
从前,台湾有6种红树林植物,分别是海茄苳、榄李、红海榄、水笔仔、细蕊红树与红茄苳。20世纪60年代,因为高雄港的扩建,细蕊红树与红茄苳已从台湾消失了。榄李与红海榄也因为数量稀少,已被列为稀有植物了呢!
台湾现存的4种原生红树林植物中,以海茄苳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从新竹到屏东都有。榄李的数量最少,现在只有在台南和高雄看得到它的踪迹,这两种植物都不会产生胎生苗,但果实组织中带有空气,能够浮在海上漂流到远方。
水笔仔和红海榄都是红树科的植物,它们都具有胎生苗。水笔仔是最耐寒的种类,所以在较冷的关渡、竹围有大片的水笔仔纯林。红海榄在台湾只剩下约1,000株,分布在台南和高雄地区。
湿地中的繁殖方式
世界上植物只有红树科是“胎生”的,这是一种适应湿地的生活方式。
植物在发芽时,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氧气,而湿地环境最缺乏的也就是这两项。为了让幼苗能够生存,红树科的植物,如水笔仔和红海榄,就演化出“胎生”的繁殖方式。
从开花到结果,胎生植物和一般植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胎生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却不会掉落地上,而是继续在母株上发育。它们的种子会在果实中发芽,吸收母株的养分和水分慢慢成长,并长出胚茎和根,一直长到适当大小才脱离母株落到地上。
胎生苗的形状像笔,而且前端较重,往往在落下时会直接插入泥滩。它们的表皮有许多气孔,让幼苗在泥中也能呼吸。如果胎生苗落到水中,漂流好几个月也能生存。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让红树林能够广泛分布,并且在湿地中快速繁殖。
随着潮汐作息的小动物
虽然有丰富的食物,但小动物们却必须适应潮汐等环境变化。
在红树林地区,每天都有两次涨潮和退潮,生活在红树林中的动物,它们的生活和潮汐息息相关。
涨潮时,红树林所在的陆地变成海洋,原来在泥滩上活动的动物都躲起来,鱼虾从海里游到红树林里。小鱼游进红树林中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并躲避大鱼的捕食。
退潮后,大片的泥滩露出,原来躲藏在洞穴中的招潮蟹纷纷爬出来。招潮蟹的公蟹有一只占体重一半以上的大螯(áo),它们常常一边挥舞着大螯,一边用小螯捡食泥沙中的有机物吃。
除了招潮蟹,弹涂鱼是湿地上另一种特别的动物。弹涂鱼虽然是鱼,但涨潮时会爬到树枝或岸边栖息,退潮时才在泥地上爬行,捕捉小虾、小蟹来吃。它们只靠着潮湿的皮肤和鳃室中的水分,就可以呼吸。
此外,泥滩地里还有许多贝类、沙蚕等动物,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深藏于淤泥的动物,但是它们却是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鸟儿的休息站
不论留鸟或候鸟,都把红树林当成最安全的家。
红树林虽然生长在烂泥中,但因为蓄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来这里生活。再加上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和耕作,少有人类的干扰,所以很适合鸟类栖息。
一小片红树林中,经常有上千只小白鹭、牛背鹭和夜鹭筑巢,因此红树林也被称为鹭鸶林。除了鹭鸶,翠鸟、红冠水鸡等都是红树林常见的留鸟。
每年冬天,从寒冷的北方南下过冬的冬候鸟,或是经过台湾暂时休息的过境鸟,也都被红树林里丰富的食物和不受干扰的环境吸引,落脚在红树林觅食和休息。
到红树林栖息的候鸟,主要是鹬鸻(héng)科及鸭科鸟类。它们的喙(hu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向下弯、有的却向上翘,这些都是为了捕食泥地里的底栖动物。
嘴较短的翻石鹬,用嘴翻动石子、树叶,捕食躲在下面的小生物,而杓(sháo)鹬则用长而弯的嘴,夹起躲在洞里的螃蟹,左右甩动甩掉蟹脚,再慢慢享用大餐。至于嘴巴宽扁的小水鸭,则以筛(shāi)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保护红树林
红树林滋养着湿地生物,也丰富了海洋生态。
红树林是一个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植物是这里主要的生产者,但只有少数昆虫能直接啃食它们。生态系的养分主要来源是河流带来的有机物质。小鱼、小虾、螃蟹、弹涂鱼等动物,就是以泥中的有机碎屑为食,鸟类则吃这些小动物。
红树林提供了鱼苗和虾苗生长的地方,为海洋带来丰富的生命。若没有了红树林,连邻近的海洋生产力都会因此大大地降低。
此外,红树林还可以抵抗海浪,稳固坡岸,防止土堤流失,甚至能过滤水中的重金属呢!所以保护红树林,也就是保护土地。
红树林是热带树种,台湾是红树林分布的北界,所以愈往北部,树种愈少。早年曾有6种红树林树种,但因为高雄港扩建,使得原生的红茄苳和细蕊红树在台湾的土地上消失了。
其实,大部分红树林植物的适应与繁殖能力都很强,只要我们减少湿地的开发,便能留住这些水上森林,维护好这多彩多姿的生态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