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词!》
彼得是个不爱说话的小书虫。为了和大家自在交谈,他给自己编了一本词典来筛选合适的词语。随着彼得渐渐长大,他的词典越来越厚,言语却依旧很少。
年轻的彼得取得了博士学位,他被邀请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演讲!依靠自己编写的词典,彼得的演说一鸣惊人。他还发现,世界上有许多人,和自己有着一样的烦恼……
《会唱诗的河》
每当威利提笔写诗时,就会感到自己像冲向瀑布的帕赛克河一样自由自在。诗歌让威利感到自由和平静,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有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
长大后,威利成了威廉斯医生。威廉斯医生是小镇上最忙碌的人,但他从不放弃追求写诗的梦想。威廉斯医生该如何兼顾现实与梦想呢?
现实与梦想如何兼顾?解答成长必经难题
励志传记绘本,给孩子榜样的力量
创意拼贴涂鸦,画面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
荣获绘本界“奥斯卡”凯迪克奖!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马爱农精心译作
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袁晓峰倾情撰文推荐!
每一页都充满了热情与天才创意,赞美着好奇心与知识的力量。
——美国《书单》杂志
这本美妙绝伦的绘本将情感丰富的文字与精彩的拼贴手绘插图结合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作者手记
一次,我长途驱车穿过宾夕法尼亚,发现自己带了一本旧版的罗杰《分类词典》,误以为它是我打算读的那本小说。我别无选择,便集中精力钻研那些编排得一丝不苟的词条。它们不像我曾经读过的那些经过删减的现代版本那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而是根据概念和想法编排的。作者对英语里的几乎每个单词都按其意思加以归类,着实令人称奇。我暗自揣测,这个罗杰是何方神圣?是什么促使他做了这么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这本传记。
一旦开始仔细了解罗杰一生的真实历史细节,我发现其中的戏剧性和复杂性,远胜于我本文里所写的。他短暂的、时常落寞寡欢的童年,他不可多得的智慧,他神经质的习惯,他跟发明家们的友谊,他的旅游经历,他的行医生涯—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他丰富广阔、精彩绝伦的人生。我愿意跟年轻的读者们分享他的故事。
从8岁开始,罗杰就在笔记本上把他认为重要或有趣的事情都列出来。到26岁时,他完成了那部大名鼎鼎的《分类词典》的第一稿,词典于1852年出版后不断加印。地球上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或大人没有使用过自己母语版本的《分类词典》。
中学生学习语文时需要一个“美好”的同义词,刷屏的年轻人在电子词汇表里寻找一个词来代替“分手”。数以百万计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大家都应该对一位痴迷于词汇分类的医生致谢。
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不吝时间,向我提供专业知识和原始文献的人们:卡普雷斯手稿藏书博物馆的创始人和执行总裁戴维·卡普雷斯,巴克内尔大学精神和神经学教授戴维·伊万斯博士,盖茨堡学院穆瑟曼图书馆特色藏书部的档案顾问卡伦·得利卡曼,切斯特县图书馆的参考书馆员迪安妮·吉斯和卡洛尔·威尔士,三叉戟传媒的文学经纪人阿丽莎·E。汉肯,EBYR的编辑凯瑟琳·梅兹、艺术总监盖尔·布朗和出版商安妮塔·艾德曼斯,以及永远魅力不凡的梅利莎·斯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