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清朝故事
ISBN:9787514823301
作者:雪岗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5-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6-8(1-2年级)、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历史地理、儿童文学(文字书)、
内容简介

《清朝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很好的语文读物。雪岗先生秉承林汉达先生的文风,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本书上起“行痴天子”,下至“帝制归终”。

编辑推荐

中少社的看家书,
几代青少年的**历史读物
半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
语言大师、编辑大家联袂推出
它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
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入选了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读了它,你会分分钟爱上历史
“这是一部堪称‘传世名作’的历史故事集,可惜只写到西晋。”许多读者读完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总是不无遗憾地说。
《中国历史故事集》没看够?续集来了!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通过语言讲述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代社会。相信,这套书能使你分分钟喜欢上历史。

在线试读章节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
  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
        —吴 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
 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
        —雪 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为止,前后两千多年。
由林汉达先生编著的前5册,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由雪岗先生编著的后5册,从西晋灭吴续写,一直写到帝制归终,民国成立,共一千六百多年。全套书的目录以4字形式呈现,许多都是成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中国的历史悠久、深厚,那么多人物和事件,要给少儿读者讲起来的确不容易;要让他们有兴趣看,能够明白、记住更是个难事。林汉达先生在书里,没有就事论事地照搬正史去讲历史,而是从春秋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精心选择出数百个故事,讲给小读者听。这些故事里既有人物又有事件;既有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争大场面,也有绵里藏针、斗智斗勇的小细节,方方面面,把这段历史中,少年儿童应该了解知道的人物和事件,都囊括在里面。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就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基本概貌,激起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愿望。正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许多人就是通过读《中国历史故事集》这套书,才喜欢上历史,甚至选择学习历史专业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见到的最棒的历史普及读物”。

他们说

公元1644年,清军进了北京,原来的“大清国”掌管了全国,清朝也就开始了。清朝和明朝差不多,皇帝不管在位多少年,都只用一个年号。清朝人也喜欢用年号称呼在位的皇帝。这比以往用谥号或是庙号叫着顺嘴儿。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才有的,他活着那阵儿还没有,就容易让了解历史不多的人给弄混了。
清朝进关头一个皇帝福临,庙号世祖,年号顺治。顺治帝即位的时候才六岁,所以军政大事都是叫他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管着。多尔衮本来挺想自己当皇帝,他打小就聪明,计谋多,在兄弟当中拔尖儿,又立了几回战功。皇太极一死,他就有心出头挑大梁。他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把着军权,跟他一个心眼儿。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也想接班。豪格虽说是多尔衮的侄子,倒比他这个叔叔大好几岁,拥护他的人很多。两个人较起劲来,谁都不想让步。这就叫福临有了机会。
福临的亲妈庄妃是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她在皇太极后妃里地位不算高。可凑巧,她的堂姐嫁给了多尔衮。如今,看着姐夫和豪格争皇位,她就对多尔衮说:“按功劳论才能,你当皇上没的说。可你哥哥的儿子们不会答应,闹起来对谁都不好。这个理儿,你可比我明白。”多尔衮问:“你有什么高见?”庄妃抿嘴一乐,说:“不如让我儿子即位。你当摄政王,什么都由你说了算。他一个孩子家,能不听你的吗?”多尔衮一想,自己的实力跟豪格比,不占上风,争起来不定怎么样。他就同意了,把这话一说出去,上上下下都说行,豪格也不好再争。这么着,福临即了位,庄妃给尊为太后,就是孝庄太后。多尔衮当了叔父摄政王。一块儿摄政的还有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比多尔衮大十多岁。
赶到清军入了关,打败了李白成和张献忠,又灭了南明福王和唐王,多尔衮的功劳就大了去了,又被顺治帝尊为皇父摄政王。这等于说,顺治帝把多尔衮看成了亲爸爸。有些人就琢磨,是不是孝庄太后下嫁了多尔衮呐?其实古时候,把功劳特别大的臣子尊为“父亲”的不稀罕。可这么一来,多尔衮就给自己埋了祸根。他做事挺专横,容不得人,有了大权就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了。像把皇帝的大印拿回家里、凡事不和皇帝打招呼什么的,这种事都短不了,可也都犯了大忌。
多尔衮把豪格和济尔哈朗看成对头,想着法儿地整治。有人揭发豪格背地说他的坏话,要造反,他就杀了豪格的亲信,还要杀豪格。顺治帝是豪格的弟弟,见哥哥要给杀了,难过得直哭,饭也不吃了,多尔衮才罢了手。小皇帝为这事特恨他。没多久,多尔衮又说豪格重用坏人、让部下冒功领赏,犯了大罪,把他的爵位免了不算,还给下了狱。豪格也是立过大功的,哪受得了这份儿窝囊气呐?没多久就死在牢里。济尔哈朗一直向着豪格,多尔衮也一直压着他,末了儿把他的摄政资格降为辅政。济尔哈朗表面顺从得像猫似的,心里也恨极了,把多尔衮干的事一笔一笔都记着,等有机会报复。
公元1650年秋天,多尔衮有一次到古北口打猎,不小心掉下马来,摔伤了膝盖,治不好就死了,才三十九岁。十三岁的顺治帝亲政,追封多尔衮是“诚敬义皇帝”,就是名誉皇帝。葬礼也是照着皇帝的规格。哪承想,才过去两个月,济尔哈朗他们就揭发起多尔衮来,摆了好多不是,说他早有篡位的心肠,应该降罪。顺治帝立马翻脸,削夺多尔衮爵位不说,还没收了家产。受过多尔衮气的那帮子人刨了他的坟,拉出他的尸首又打棍子又抽鞭子,连脑袋也给砍了。旁眼人都说,当年多尔衮整豪格过分,如今这么整多尔衮更过分。
别看顺治帝还是个孩子,可他知道有权比有什么都要紧。亲政以后,他就直接掌握了正黄、镶黄、正白三支*厉害的军队,叫上三旗,下五旗的旗主也说好要由皇帝任命。对大臣,他也学了明朝的办法,设立内阁,让大学士辅政,还重用汉族的文官武将。再就是收取人心,他也懂。清朝刚入关那阵儿,还是用满洲老习惯,。谁骑马跑一圈,就把百姓的地和住处都圈进来,他所有,人也成了他的奴仆。这规矩太原始了,搞得好些农田成了牧场,变成了荒地。汉人哪有不反对的呐?顺治帝就下令把圈的地退还原主,以后不许再圈占民间房屋耕地。这么一来,清朝的执政水平就提高了一大块。
顺治帝把太监又恢复起来,宫里一下子召进好几千太监。有的御史反对说:“历朝历代,太监都是祸害,洲人一向不用太监。”顺治帝急了,板起小脸儿说:“我用太监可不许他们干政,和历朝历代不一样。你们就甭管了。”这件事虽说办得不好,可大臣们都看出来,顺治帝人小心大,脾气暴躁还挺拧。别说文武百官了,就是太后,也拿他没办法。P1-4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