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读《小鲁的池塘》时
想起了这段自己不常想起的往事
仿佛伤疤被揭开了
在隐隐作痛。好的书籍总能唤醒我们的生活经验
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从前。随着年龄的增加
收到师长、亲友离开的消息越来越频繁
心里的痛也越来越频繁。是的
生命终会归于尘土
我们虽有准备
可当这些消息真的降临于身时
我们还是难以释怀。
★入选红泥巴读书俱乐部2010年以来不可不看的图画书
★入选2018年书单
★这是一个悲而不伤的故事
小鲁因病离世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带走了无尽的感念。池塘边的水泥台上刻满了同学们的名字
校长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接受死亡和明白哀思寄托
蜂鸟的出现仿佛是小鲁的化身
睹物思人
一段友谊*好的印证。
为悲伤找一个出口
据说
在日本一些医院的重病房旁有个不大的房间
摆满了像《小鲁的池塘》
《獾的礼物》这些“死亡主题”的图画书
一些穿着粉色护士服的姐姐会抱着小朋友让他们坐在自己的左膝头
听着自己的心跳和朗读声
一起阅读这?绘本
让他们从书里去体味死亡并不遥远和可怕。
《小鲁的池塘》就是这是一本不错的示范书。我们可以试着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处理悲伤、表达思念。难能可贵的是
作者一开始并不急着明明白白地告诉小孩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而是一层层细细地描写小女孩在面对好友小鲁死亡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从忿怒、难过直至失落和不舍
这些茫然的情绪再由各种纪念活动得以适度的宣泄。渐渐的
小女孩和书外的我们为伤口寻找到了合适的中草药。最终
小女孩明白了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它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
它会存在所有爱他的人的心中
?有暖暖的温度。
好书大家读
很喜欢邦廷的作品。手上有一本台版的《小鲁的池塘》
在当当看到简体版的
于是毫不犹豫地又收了一本。这本书曾经入选台湾第42届“好书大家读”书单
以下是台北师范学院儿童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湘君教授的推荐语
贴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死亡
一向是社会的禁忌。尤其许多大人常常刻意回避和小孩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事
因为大人不知该如何向小孩启齿。然而死亡并不是一件和小孩距离遥远的事
不能视而不见
更无法避而不谈
毕竟
这不仅是情感上的重创
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生命课题。
在这个故事中
作者不以说理的方式让小孩明白死亡
反之强调小女孩在面临好友死亡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忿怒、难过、失落和不舍
再藉由各种纪念性的活动
适度的宣泄情绪
为茫然失措的情感寻找出路。
这个故事尽管有着沉重的难题和悲伤的情绪
但是最后仍然让读者看见希望
并且帮助读者思考
该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因应面对生命的存在与结束。作者认为小孩必须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困境和抉择
因此常在故事中隐藏一些让读者思考的讯息
希望读者从正面的角度看待每一个问题。
作者文字沉稳平实
让这个由真人真事改写的故事读来
弥漫着淡淡的哀伤
但一点都不令人绝望。插画家应用柔和的淡彩
勾勒出故事发生的每一个场景和人物
精准的捕捉到故事深刻的情感
彰显更大的触动力量。是一本“生命教育”的好书
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