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国际大奖儿童小说:花颈鸽:一只信鸽的传奇
ISBN:
作者:【美】达恩·葛帕·默克奇 著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6-8(1-2年级)、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美国纽伯瑞奖、品格养成、自信、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鸽子的传奇故事。由于脖颈处有着彩虹一样的颜色,这只被称为“花颈鸽”的信鸽从出生伊始,就注定了要与大自然的暴风狂雨及鹰隼等恶鸟进行殊死的搏斗。后来,它又被征召到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冲过枪林弹雨为盟军传递情报而身负重伤……经历过这一切的它,还能重上蓝天吗?

编辑推荐

《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从世界各国获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精选经典,把当今**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中国的少年儿童。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带给孩子们丰富的阅读体验,犹如一扇扇窗,让他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收入《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健康,品位出众,能让青少年读者受益终生。有的作品列入学校推荐书目。
  《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涵盖的奖项有: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卡内基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等著名儿童文学奖等。

在线试读章节

 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故事和一段美妙的冒险历程。当看到花颈鸽第一次对抗一只鹰的时候,你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故事讲述得那么动人,以至于你永远不会忘记花颈鸽的冒险。这个故事是如此美丽,你只有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西顿,美国著名动物小说家
  这不仅仅是一只信鸽的训练和历险故事。作为一只真正的信鸽,花颈鸽所传递的信息里满含着勇气和爱。
  ——美国《号角图书》杂志



他们说

加尔各答城有一百万人口,而住在那儿的鸽子少说也有两百万只。每三个印度小男孩里就有一个养鸽子,信鸽、翻头鸽、扇尾鸽、凸胸鸽,足足能养上十几只。驯养鸽子的历史在印度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扇尾鸽和凸胸鸽这两个奇特的品种就是在印度培育出来的。无论是住在大理石宫殿里的皇帝皇后、王子公主,还是栖身陋屋茅舍里的穷人,都对鸽子关爱有加。
  不管是富人家的庭园、岩洞、喷泉,还是平民百姓的花圃和果园里,到处都能看到鸽子的身影,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而白鸽子都有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珠。
  直到现在,到我们的城市游览的外乡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冬天的早晨,数不清的男孩站在平房屋顶上,挥着白色的旗子,向在冷冽的空气中振翅高飞的鸽子们发出信号。大群的鸽子飞在澄蓝的天空中,仿佛一片巨大的云彩。鸽子们先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出发,在主人家屋顶上空盘旋二十分钟,然后渐渐飞高。最后,全城各家的鸽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鸽群,慢慢飞出人们的视线。它们是怎么回到各自家里的呢?这是个不解之谜,因为所有的屋顶都是一个样,只是颜色稍有不同,有的是玫瑰红,有的是黄色,还有紫色和白色。
  鸽子辨别方向的能力好得吓人,对主人也很有感情。在我见过的生物里,大象和鸽子是对人最忠诚的。我和这两种生物都打过交道,大象长着长长的牙,四足行走,待在乡下,鸽子则生着一对翅膀,住在城市里。但是,不管游荡到多远的地方,它们都会凭着本能,分毫不差地回到它们视作朋友和兄弟的人类身边。
  我的大象朋友叫卡里,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它的故事了。而我的另一位老朋友是一只名叫奇特拉·戈力瓦的鸽子。奇特拉的意思是“五彩斑斓”,戈力瓦则是“脖子”的意思——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花颈鸽。
  有时人们也管他叫“彩虹脖”。
  当然,花颈鸽刚出壳的时候是没有彩虹色的颈羽的。光长羽毛就花了它好几个星期,三个月大的时候,谁都看不出它能生出一圈漂亮的颈羽。不过最后它做到了,于是它便成了我们这个印度城市里最最漂亮的鸽子。要知道,这儿的小男孩们养的鸽子可有四万多只! 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先说说花颈鸽的父母。花颈鸽的父亲是一只翻头鸽,和当时最漂亮的雌鸽结成了伴侣。花颈鸽的母亲是一只信鸽,血统古老而高贵,就是凶为这个缘故,花颈鸽后来才变成了一只出色的信鸽,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和平时期。它从母亲那儿继承了聪慧的头脑,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勇敢而机警的性格。它到底有多机灵呢?它有个绝招,会在危急关头一个跟头翻到敌人脑袋的上方去。凭着这一招,它从隼的利爪下逃脱过好几次。不过这个可以暂且放一放,等到后面再讲。
  现在再让我来说一说花颈鸽出壳之前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吧。花颈鸽的母亲下了两枚蛋,被我失手弄破了一枚。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件事而后悔,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谁知道呢,说不定那枚蛋里藏着一只全世界最棒的鸽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家的房子有四层,鸽舍搭在屋顶上。花颈鸽的妈妈下了蛋之后没过几天,我打算把它的巢打扫一番。我轻轻地抱起鸽子妈妈,放在一旁的屋顶上,又万分小心地把那两枚蛋摸了出来,极其轻柔地放在了一旁——那儿只有硬邦邦的地板,既没有铺棉花也没有垫法兰绒。
  我埋头清扫起窝里的杂物来,收拾停当之后,我先把一枚蛋放回原巢,然后拿起另外一枚,轻柔而又稳妥地握在手里。
  P3-6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