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传为禹、益所作,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刘歆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全书18篇: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又海内经1篇。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山经》主要介绍山脉等自然地理资源,《海经》、《大荒经》主要都是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