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100万只猫
ISBN:9787544247986
作者:[美]婉达·盖格/文·图,彭懿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4-5(中班)、5-6(大班)、6-8(1-2年级)、生命教育、品格养成、色彩、民间故事、趣味、想象力、
内容简介

老奶奶想养一只猫,老爷爷就出门去找猫。他来到一个到处都是猫的山丘,把碰到的每一只漂亮的猫都带走了,于是,有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都跟着老爷爷回家了。为了要留下一只猫,所有的猫开始争论谁最漂亮,这些猫气得你吃我我吃你,最后只有一只很不起眼的小猫活下来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终于发现,这只猫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猫……

编辑推荐

《100万只猫》1928年出版,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为20世纪30年代的“绘本黄金期”拉开了序幕。婉达·盖格的笔触如行云流水,她一直认为,绘本创作也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创作,即使对象是小孩,也要全力以赴。正因为这样的精神,和她在绘画与文字上的独特风采,《100万只猫》至今魅力依旧。
  1.美国史上第一本“真正的绘本”
  2.荣获全美童书最高荣誉——纽伯瑞奖 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
  3.被《纽约时报》誉为“读者永远的最爱”
  4.入选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影响整个世纪的一百本书”
  5.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
  6.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绘本100选》

在线试读章节

你是那万分之一吗
还没看这本书前,我已经在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和新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中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有着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
书的质量还不错。书中夹着的?读手册是我最需要的,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对本书的评价。100万只猫吗?当你看到漫山遍野的猫出现在眼前时,当你看到作者描述亿万只猫时,一定会很惊讶。亿万只猫喝水、亿万只猫吃草、亿万只猫打架,是什么样的场景?
全是猫的山丘、亿万只猫跟在老爷爷的身后排着长队来到老奶奶面前,真是不可思议呢。亿万只猫为了争谁最漂亮互相打架、撕咬起来,最后只剩下一直柔弱的小猫生存了下来(是否值得深思呢?哗众取宠、为了名利、荣誉、地位而争吵,没有谁最后是赢家)。
亿万分之一?这只幸运的小猫,因着它的低调,不张扬,最后和老爷爷奶奶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看到书中这只瘦弱的小猫吃食的场景,宝宝笑的很开心呢。刚到老奶奶家时的狼吞虎咽,脑袋也塞到盆子里不见了,到后来慢慢的吃胖了、毛也变光滑了,姿态也优雅了,每一幅图画的都很注意细节。
睡觉前,宝宝说,妈妈,我们家也养一只猫吧。

可爱的书
应该说,孩子的喜爱程度,没有超过我的,我感觉这个故事,两岁多的孩子不太能理解的其中的深刻含义。
不过民间故事的魅力就是在,可以把一些东西无限夸大,当孩子看到这漫崇山遍野的,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万只猫,几十万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时,他的嘴巴成○型了,大概他也被这壮观的猫群惊呆了,然后老爷爷把所有的猫都带回家了,后来那些猫,因为自夸自己是最漂亮的,就互相攻击、撕咬,最后都互相吃掉了(这?也比较夸张),最后剩下了一只看上去不是那么漂亮的小猫咪,而它可以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它自我感觉不是最漂亮的,所以没有猫来找它麻烦,反而就生存了下来,后来它和老爷爷、老奶奶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三个字,不张扬吧,再加上民间故事的背景,还是值得反复去一遍遍地读的,特别是那一段,几百只猫、几千只猫……每次读来都觉得很庞大。

启发式的故事
看似给小孩子看的绘本,其实这个简单的故事只有大人才看得懂个中的道理。小学时学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式的课文与这个故事有点类似。不过这个故事最后小猫的那句话其实话中有话。要想参透其中的道理的话,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书中附加了一本小小的导读,很出乎我的意料哦。硬皮书,爱死了!

他们说

作品解读/彭懿
  《100万只猫》初版于1928年,常常被认为是美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说它拉开了上个世纪30年代图画书黄金期的序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故事。
  “从前从前,有一对老先生和老太太住在……”这个开头的口吻我们太熟悉、也太亲切了,民间故事与格林童话都是这样开头的。事实上,它就是一个德国的民间故事。对于在旧世界的风俗、歌谣和民间传说中长大的婉达·盖格来说,写起这类体裁的作品来实在是游刃有余。松居直在他与人合著的《图画书之力》(《絵本の力》,2003)中对婉达·盖格驾驭故事的能力赞不绝口:“《100万只猫》的最大特色,是它作为一个故事的完成度的高度。婉达·盖格从小就听父母故乡波西米亚的民间传说和大人们讲故事,再加上她照看弟弟妹妹时讲故事的丰富经验,对于故事那源源不断的情节、重复的节奏、语言所具有的音韵、讲故事的那种起承转合的语气等等,早就烂熟于心了。”
  民间故事这种起源于口承文学的形态有一个好处,朗朗上口又易于流传,只要大人给孩子读一遍《100万只猫》,孩子就会记住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松居直的另外一个一直坚持的观点:图画书是读给孩子听的。婉达·盖格深知孩子倾听大人用绘声绘色的口吻讲故事时的那种喜悦。所以,她没有把它画成一本孩子自己去读的图画书,而是画了一本大人读给孩子听的图画书,那些插图,都是孩子一边听大人读、一边自己看的插图。
  故事的结尾似乎很恐怖——因为好几百只、好几千只、好几百万只、好几亿只、好几兆只猫都抢着说自己是最漂亮的猫,于是它们便天翻地覆地打了起来。这可不是一场随随便便的斗殴,是一场杀戮!杀到最后只剩下了一只!用老太太的话来说,就是“它们一定是你吃我、我吃你,通通被吃掉了。”——吃、吃掉了?你听到了吗?这可不是一只猫,是黑压压的好几兆只猫啊!可我们并不觉得残忍与血腥,孩子们听了说不定还会笑出声来,民间故事都这么写,这正是它的传统与幽默。
  我们再来看它的画面。
  今天,类似《100万只猫》这样的横长开本的图画书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对“图画书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这样的说法,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了。但是在七十多年,这一切都是婉达·盖格的首创!最典型的,就是第4页与第5页合起来的那个画面,这是一个被永久载入了史册的经典画面——老先生出门去找猫,他越过了一座又一座艳阳高照的小山丘……左面一页与右面一页合成了一幅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从左面一页的左下角,一直延伸到右面一页的右上角。太精彩了,沿着这条山道蜿蜒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先生和老太太住的那座四周开满了花的小房子,小房子的烟囱里还冒着烟,是炊烟吧?再往上,是散落在路边和山丘上的人家、教堂,还有成片成片的树和补丁似的田地。啊,看见了,胡子长得都翘起来的老先生已经走得很远了,快要走出画面了。这些都是文字上所没有的细节,这就是图画讲给我们的故事。正如松居直所说的那样,当文字的叙述与图画的叙述融为一体的时候,“图画书”也就成立了。
  《100万只猫》被人说得最多的,还有它的留白以及画面上那些手写的文字。原版上的那些具有乡村气息的文字,都是出自于婉达·盖格的弟弟之手。
  说到这本书,还有一个失而复得的故事。这其实是她许多年前的一部旧稿,她曾经创作过三本图画书,还把它们寄给了纽约的出版商,不过很快就被退了回来。33岁那年,“科沃德—麦卡恩”出版公司的一位名叫埃默斯坦·埃文斯的童书编辑,在“纽约韦黑美术馆”发现了婉达·盖格的作品。她问婉达·盖格:你愿意出版一本图画书吗?于是婉达·盖格就从退稿中取出了一部,这就是《100万只猫》。
  《100万只猫》获得了成功。即使在彩色图画书纵横天下的今天,它也依然是那样地大放异彩。不然,《英语儿童文学史纲》的作者约翰·洛威·汤森怎么会感慨万分地说:“婉达·盖格创作了一本无可挑战的经典图画书……《100万只猫》完全是黑白的,证明了色彩对一本成功的图画书并不是重要的。”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