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梦貘福鼻子和爸爸妈妈住在月亮山上,他们的晚饭就是山下人家的噩梦。这天,福鼻子第一次下山找吃的,他戴上面具,遮住自己丑陋的脸,来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房间,帮小男孩吃掉了许多噩梦。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小男孩问:“福鼻子,你为什么要戴着面具呢?”面对好朋友的疑问,福鼻子该怎么办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高才生钟兆慧,历经九个月的艰难创作,奉献出一部优秀的中国味图画书。
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决选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高才生原创、国内原创图画书第一人熊亮担纲创作指导;
“五色土”原创图画书编委会阿甲、萝卜探长、王林、熊亮、熊磊、庄维嘉、杨忠联合力推
快
速
导
航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媒体评论
书摘插画
版 次:1页 数:36字 数:33750印刷时间:2008-12-1开 本:16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包 装:软精装
编辑推荐
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决选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高才生原创、国内原创图画书第一人熊亮担纲创作指导;
“五色土”原创图画书编委会阿甲、萝卜探长、王林、熊亮、熊磊、庄维嘉、杨忠联合力推
内容推荐
食梦貘福鼻子和爸爸妈妈住在月亮山上,他们的晚饭就是山下人家的噩梦。这天,福鼻子第一次下山找吃的,他戴上面具,遮住自己丑陋的脸,来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房间,帮小男孩吃掉了许多噩梦。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小男孩问:“福鼻子,你为什么要戴着面具呢?”面对好朋友的疑问,福鼻子该怎么办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高才生钟兆慧,历经九个月的艰难创作,奉献出一部优秀的中国味图画书。
媒体评论
美梦重新开始的地方
——《食梦貘》导读
文/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
一个是相貌丑怪却心地善良的小精灵,一个是清秀可爱却噩梦不断的小男孩。
一个朴拙顽皮,一个却满腹心事。
一个在夜里戴上面具、披上披风、带上家伙,下山来饱餐噩梦;另一个虽也年幼天真,却似背负着重重的成长的包袱,入夜也不得安眠。
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孩子,注定要相遇,成为好朋友。
图画书《食梦貘》讲的是两个孩子的故事,但在我看来,讲的却是同一个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的两面。
福鼻子,那个充当“黑夜蒙面侠”的小食梦貘,除了模样有点怪异外,活脱脱就是个“无赖小儿”的情状。画者把他画得圆滚滚的,各种表情、动作憨傻可爱,连对付噩梦的家伙也颇有趣味,什么“卡住噩梦脖子的宝贝叉子”呀,“捉噩梦的网”呀,还有“能把噩梦拍扁的铁铲子”呀,就像孩子们玩捕蝴蝶或“过家家”游戏的装备。特别可贵的是,他浑然不知愁滋味,只知逮住猎物(噩梦)大快朵颐。这种风格的孩子,大概只有传说中的上古时代才能养成。
那个小男孩,则是典型的当代孩子的形象:清秀可爱,却不免有些脆弱。在这短短的一程成长路上,不知有多少小小的心事积存下来,在夜里变成噩梦向他袭来,他只晓得害怕……直到有一天福鼻子到来。
明明是两个孩子嘛——可我偏要说是一个,因为我知道即使是在当代孩子的心中,也流淌着上古的血液。那代表着浑噩天然的另一面——福鼻子仍然藏在当代孩子的身体里。当福鼻子被唤醒的那一刻,噩梦将被吞噬,美梦会重新开始。
这本图画书,只是一位很年轻的未来画家的习作。故事的创意非常好,文字和图画都非常有趣,故事里也有不少好玩的细节,除了结尾略嫌仓促之外,整体上还是很耐读的。我不敢说这个故事一定有很深的寓意,但可以肯定创作者是很有些想法的。
貘,是一种很有渊源的灵兽。文字的记载,据说最早源自《山海经》。其中,《西山经》有“南山……兽多猛豹”的说法,后人注说:“猛豹即貘豹也。”《诗经》《尔雅》也有提及。唐朝诗人白居易还为它写过一篇《貘屏赞》,描述貘的样子是“象鼻犀目,牛尾虎足”。据说,貘除能吃蛇外,还能舔食铜铁,一顿吃数十斤!你说可怕不可怕?
不过关于貘吃梦的传说,似乎是来自日本。据说食梦貘很害羞,只在黑夜悄悄出动,专吃噩梦,为人留下美梦。这传说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遐想空间。有一首日本的流行歌曲就叫《食梦貘》,唱的是年轻人不轻言放弃、追寻梦想的决心。
我想,正是这种美好的遐想造就了这本美好的图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