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啊呀,小蚂蚁排队喽;啾啾啾,小鸟排队喽;五颜六色的蜡笔,排队喽;嘀嘀叭叭,汽车排队喽;哗啦哗啦,洗好的衣服排队喽;笑眯眯的脸也排队喽!
作者特意选择了小年龄孩子熟悉的一些事物,让他们排排队。以重复的、可预测的节奏,缓缓呈现。最后落笔到一家三口笑眯眯的脸排在一起,带给孩子的安全、幸福和满足。
三浦太郎的低幼图画书创作源于自己孩子的出生及自己的育儿体验。《连在一起》呈现了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安全依恋,《这是我的》聚焦于孩子的最初的归属意识,可视为对孩子的物权启蒙,而最新引进出版的《排队喽》这是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童年期最初的秩序感的再现!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秩序感是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在有序的环境中,儿童才能感到更安全、更舒适。同时,在排队游戏中形成的儿童秩序感也是他们探索外部客观世界、形成内在道德规则的基础。三浦太郎笔下可爱的形象,明快的色彩,富有韵律感的语言以及不断反复的句式结构,非常符合0-3岁婴幼儿的阅读特点。可谓真正尊重孩子,来源于孩子,又回馈给孩子。
小小哲学家的大世界
早期阅读推广人 王锦
儿子犇犇和我都很喜欢三浦太郎的书,他的书通常只用最简单的颜色和形状,读来却有种安静的美,洋溢着满满的爱。其实最初,他只是一个活跃在广告界的插画师,因为宝宝的降生才开始了图画书的创作。创作的内容也不外乎是对孩子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成长点滴的记录,却意外地获得了小读者的亲睐。
当我把这样的书分享给从事心理学专业工作的犇爸时,他只是会心一笑,然后搬出一堆心理学书籍说:“你看,他要讲的就是这个!”于是我才恍然大悟,这些看似简单的图画书,原来本本都切中了儿童发展每个阶段的重点!他创作的第一本婴儿图画书《连在一起》,讲的是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安全感,《这是我的》涉及到儿童的归属感,而我们手中的这本《排队喽》则是对童年期秩序感的再现!
翻开书,这里有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地上爬来爬去的蚂蚁、天上啾啾叫的小鸟、宝宝涂鸦用的蜡笔、……将这些物品从杂乱变成有秩序,这即是孩子们读了还想读的故事,亦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所有的生活物品,椅子、鞋子、玩具……都有可能被排起队来!孩子在游戏的世界里感受并探索着事物的秩序!
放眼望去,我们生而其中的宇宙便是神奇和有序的。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也发展出了秩序感,宇宙与人类和谐统一地存在着!秩序感的存在,又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出哲学、科学以及律法。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要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秩序”。而秩序感的发端就存在于儿童早年的排队游戏中,孩子们就像小小哲学家那样思考着,工作着,发现着!
事实上,三浦太郎再现的童年秩序感,最早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她说,秩序感是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并创设有序的环境,帮助儿童发展秩序感。在有序的环境中,儿童才能感到更安全,更舒适。“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感知与认识,脑海里已开始形成一些固定的“秩序”,他觉得每个人都要遵守,一旦这个“秩序”被打破,就会不适应,有时还会大哭大闹,甚至要求重新来过。
除了外部世界的秩序感,儿童也逐渐发展着和道德有关的内在秩序,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进而发展成为有秩序的社会人。社会人不仅懂得遵守秩序并且能够创造秩序……由此,人和社会就拥有了安全感,产生了信任,获得了尊严。长此以往,这种感觉就逐渐形成了人的基本品质,人就会变成一个诚信的人,社会也将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地震撼,一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而探索两者的基础正是儿童期就在萌芽的秩序感!请带上这本小小的图画书——《排队喽》,跟着孩子一起走进小小哲学家的大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