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陷入困境时,第一个跳出来帮你的是谁?不是爸妈,不是朋友,更不是超人和好运气,而是你自己──身体忍着疼,大脑飞速运转,心里还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儿。与其总等着别人帮忙,不如先锻炼自己,做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在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有个小孩名叫沙耳加。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家里穷到几乎没饭吃。“幸运”的是,他被送进了孤儿院,小小年纪就开始面对一个个生活的挑战。可他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一次又一次反抗命运的不公。后来,这个小孩成了一位闻名全国的人──许多地方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工厂和学校。本书就是根据他的真实成长经历创作而成。
本书作者──俄罗斯作家安·戈卢别娃女士,不仅文笔简洁优美,还曾亲自前往沙耳加的家乡走访,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全书读起来格外真实、生动、感人。从初版到现在,本书已经重印过上百次,被翻译为数十种语言。
★ 孩子正在思考人生,需要更深刻的阅读。
10岁左右开始,孩子会冒出一些家长自己都没想清楚甚至没想过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理想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人穷有人富有?为什么人类有战争?我心里很恨一个人,怎么办?而经典,就是作者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但是他们的思想更深邃,表达更清晰,能给孩子更深刻的引导。
★ 孩子正在告别黑白分明的童话世界,需要更复杂些的阅读。
孩子会逐渐觉察人生的各种无奈,惊讶于人性的复杂。比如为什么自己会愤怒?为什么朋友会背叛?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爸妈会对我失望,我有时候真想摆脱他们?而经典里的主人公,也同样复杂,同样迷茫,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内心深处的焦虑与紧张的吧,孩子会真正受益,从此不用靠着超能力、魔幻甚至搞笑来逃避和隐藏。
★ 孩子需要细腻的感动,而不是快乐或痛苦的简单堆砌。
细腻的感动源于思考之后的心灵震撼,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会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带给孩子持久而绵长的能量。它需要作者拥有深沉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精巧的笔触以及合理的想象与从容不迫的叙述。而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沉淀如宽容、慈悲、坚韧、责任、奉献等等,都蕴含其中。
★ 选本精良,译写专业,每册附有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为读者答疑解惑。希望给孩子更精致的阅读体验。
本丛书由台湾童书出版家、作家陈卫平先生(《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作者)与沙永玲女士(《朗读手册》系列译者)发起策划,邀请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历史小说经典,针对9岁以上中国儿童阅读习惯精心译写,并首创与正文息息相关、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附于书后,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小朋友关心的历史问题,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此次大陆版重新修订全书文字,新增经典插图近百幅。
★ 更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阅读,分享感动,共同成长……
纽约历史协会主席 Louise Mirrer:
好的历史小说会让人兴起了解历史的兴趣。成年人的书架上不乏这类历史背景丰富的优质小说,但回到儿童书籍领域,这样的书就显得太少了。想要唤起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应该将那些既富有娱乐性又忠于历史的书,放到孩子手中。
英国名作家 杰佛瑞·崔斯:
虽然儿童历史小说的读者在数量上也许并不算多,但是那些爱看的少数,却经常是出类拔萃的精英,对历史小说心醉神迷……
童书出版家 陈卫平 沙永玲:
读历史的方式很多,历史小说应该是最有趣的一种。儿童历史小说一方面能够帮助小朋友走进时光隧道,体验前人的生活方式和喜怒哀乐;另一方面更能刺激他们去感受在世界舞台、世界时空所发生的事件,进而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做比较,拓展他们的世界视野。
著名作家 侯文咏:
在一片以想象为主的儿童文学主流中,这样写实的作品,无疑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自立晚报》:
在现今外界过多刺激的声光媒体竞争中,要让小朋友乖乖坐下来静静读一本时光久远的历史小说,听起来似乎很难。但是“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却能凭借其看似轻薄短小、却煞费思量的灵活编辑手腕,使小朋友不仅乐意地读到了小说,还读到了历史!
《幼狮少年》主编 孙小英:
更精彩的是附在书后的《历史宝盒》,点出了读者心中急欲想知道的背景、档案。然而这些辅助材料只是起了一个头,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找相关的书来读,就在进出历史当中,可能会想到现在与未来,而关心起自己和人类了吧。
显示部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