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是今天的样子?人类自诞生之初就跟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现在仍然无法宣称完全了解它们。这不仅仅是科学和文化的问题,在其他方面也有深入探讨的余地。人类和植物的关系是难解的,因为两者的演化路径如此不同。
像所有动物一样,人类被赋予独特的器官,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植物是固定的,它们不能随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因此会以一种不同的形态演化。植物的躯体是模块化的,没有不可分割的器官。采用这种“方案”的原因很明显:如果不是这样,植食动物吃掉了植物的一个器官后,其余部分无法完成这部分功能,就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
直到现在,这种构造的基本不同仍然是阻碍我们理解和承认植物智能的主要障碍之一。第二章将试图解释这种不同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会看到面对庞大的植食动物群,植物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可分割性:植物有无数小的“控制中心”和像互联网一样的控制网络。清楚地认识植物,在迫近的将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植物的存在使人类得以出现在地球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让一切动物的存在成为可能),现在我们的生存依然依赖它们(植物在食物链的zui底层),更不要说它们还是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支撑着我们数千年文明的发展。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植物是食物、药品、能源和其他物质的宝贵“原材料”。而且,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依赖它们。
植物没有一个我们执念的“大脑”,但若把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植物就是智能的。书中通过各种实验来证明植物拥有独特的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而且大多比人类的更灵敏,以满足它们的生长需要和躲避敌人的需求。它们具有三类交流系统,尤其在无法言语的情况下,它们与周围的植物、昆虫和高等动物交流时,使用各类方式、手段,更是让人大吃一惊。
书中梳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植物的偏见史,为读者落后的植物观寻找分析原因,以诸多来自Science和Nature杂志的zui新研究做论据,论证层层推演,逻辑链条颇为缜密,推导出诸多与植物有关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的植物观。
读完此书,你看待周围植物的眼光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