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三大宝库之一,是格林兄弟搜集、加工、整理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故事集。作者以浪漫主义情怀,讲述了活泼有趣的生活故事,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形象,展示了奇特绚丽的童话世界。“格林童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盛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并加入“世界记忆”项目中,本书对启发儿童想象力,培养真善美品质有积极意义。
◎本书是《格林童话》的精选本。选入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青蛙王子》等二十九篇经典童话,是启迪童心的必读之作。
◎本书为名家译作。译者韦苇195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后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为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员,有近四十年的儿童文学研究生涯。其译介的作品语言流畅生动,充满童趣,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多篇译作被收入义务教育语文课本。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德语版的《格林童话》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称赞它是“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的划时代汇编作品”,并加入“世界记忆”项目中。《格林童话》是儿童文学的宝贵财富,与《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并称为“世界三大儿童文学经典”。这一部精选本有助于读者饱享《格林童话》的经典名篇,汲取精华。
◎本书还选入了十多幅19世纪欧洲杰出艺术大师为《格林童话》所做的经典插画,使本书更具珍藏意义。
格林兄弟的成功,也许是出于他们意料之外,是异常的伟大的;他们编的故事集,成了世界上每个孩子都高兴读的书,而且也是一部为研究民俗学者所珍视的东西了。
——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郑振铎
格林兄弟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成了典范的童话作品。有的童话赞扬了劳动者的智慧和优良品德。这些童话语言平易、通俗、生动,其结构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童话模式”。
——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郑克鲁
花衣风笛手
德国有一个叫汉默尔斯的城市。这是一个可爱的地方。汉默尔斯的一切都显示着城市的古老——弯弯小巷上一颗紧挨一颗的鹅卵石,小巷两旁弯弯的山墙、尖顶高耸的教堂和巍巍然威严的城墙。汉默尔斯城外,一条清澈的大河日夜流淌,温柔地环抱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这个城里的男孩,他们的脸蛋一个个像红彤彤的苹果;这个城里的女孩,金黄色长发垂下来,像无数小小的瀑布从她们头顶泻落到她们的双肩。孩子们在鹅卵石的小巷里一边奔跑,一边欢笑,喧闹声荡漾在城市的上空……
幸福的城市也有不幸的时候。有一年,不知从哪儿跑来大群的老鼠,有棕色的,有灰色的,有黑色的,有上了年纪的——它们的嘴边挺着胡子,像一个个的绅士,有年轻力壮的——它们活蹦乱跳,一个个像使不完力气的精灵。天哪,这是造的什么孽呀,从哪儿来的这么多老鼠,像无数不祥的云团,降落在城市的街巷。城市处处,只见老鼠在奔窜,在跳跃,在爬动,在乱抓……
厨房里、卧室里、客厅里,哪里都能听见老鼠的尖叫声——吱吱,吱吱,吱吱,谁跟谁说话都听不见了。吃的东西都被老鼠啃过;墙呀,柱子呀,都被啮得乱七八糟。
老鼠把城市的一切都给搅乱了!人们简直都快被老鼠闹疯了!
当然,大家都想到了猫。可猫早让凶恶的老鼠们给包围起来,给咬死了。紧急关头,狗也能用来对付老鼠的呀,然而老鼠组成了军团,就敢来同狗对阵。当然也想到了捕兽器,可是哪管什么用啊,老鼠们可狡猾了,捕兽器压根儿就抓不住它们。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如云的老鼠呢?
“这样下去,整座城市都要叫老鼠给毁了!”城里的人焦急万分。
“有没有消灭老鼠的好办法?”城里到处都有人这样问。
大家都愁容满面地商议着,忧戚深深地讨论着。
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市政厅。我们供养着市政厅里的市长、议员,那些穿深红色长袍的人如今都在哪里?都在做什么?在鼠灾面前,他们得拿出办法来呀!
其实,从鼠灾降临城市的那天起,胖胖的市长就开始挠头了。市长可不能同市民一样叫叫嚷嚷,不能只跳脚骂娘,他得想出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但是老鼠也实在太多、太猖狂、太狡猾了!市长就是长一百个脑袋也没有用啊!
市长把市民代表都找来,紧急商量对策。
市长正在同市民代表们讨论消灭老鼠的办法呢,忽然来了一个吹风笛的汉子。他穿着长长的方块花袍,头上的帽子红黄相间,四周配着一条白沿,很是显眼。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幽蓝而明亮,他的双颊和双唇都闪动着智慧的光。他手里拿着一支风笛。这个神奇的陌生人走到市长面前,对市长说:
“我是个风笛手,我能对付你们城市的老鼠。只要给我一千金币,我把你们城市里所有的老鼠都消灭掉。”
市长立即答应他:
“那我们大家就拜托你了。一千金币嘛,好说,只要老鼠消灭了,就一定给你。”
“只要把老鼠消灭了,要一万,我们也给。”有的市民代表说。
市长和市民代表们既然都答应了花衣汉子提出的条件,汉子也说话算数,就在大家进入梦乡的时候,在城市广场上呜呜吹起了风笛。笛声忽而高忽而低,忽而起忽而伏,忽而急忽而缓。这悠扬的笛声传遍了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全城的老鼠都听到了花衣汉子的风笛声。全城的老鼠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从厨房里出来,从卧室里出来,从客厅里出来,从墙洞里出来,从板缝间出来,沿着鹅卵石路面的小巷跑来,沿着整洁宽敞的街道跑来,它们向广场聚集,整个广场遍地都是老鼠,黑压压的一片。
这时,花衣吹笛人一边吹一边向城外走去。笛声越来越欢快,曲调越来越悦耳,老鼠们紧跟着这位风笛手,它们嚓嚓的脚步声,汇成了轰轰的声响,震耳欲聋。
整个广场的老鼠乱糟糟、闹哄哄,浩浩荡荡,跟在汉子的身后。它们随着汉子的脚步移动着。
花衣吹笛人来到了城外的一条河边。他带领着老鼠向河中心一步步走去。老鼠是不会游泳的呀,结果全都淹死在河中央了。
第二天早上,当全城人醒来,大家惊奇地发现,老鼠的吱吱声听不见了,老鼠讨厌的身影看不见了,城里没有老鼠了!大家自然高兴万分。
尖顶教堂的钟声在鸣响,洪亮而欢快。
大家只管高兴,把答应给汉子一千金币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老鼠既然已经消灭,请按照事先的约定,付给我一千金币吧!”花衣吹笛人只好来找市长,向市长开口要钱了。
这时,市长忽然改变主意,舍不得拿出一千金币了。他说:“那只是嘴上说说的,哪能真当一回事儿呢?”
“对,一千金币也太多了。”有的市民说。
市民们中间各种说法都有,可意思都是不想如数付给花衣吹笛人一千金币。
其实大家是看清了,这花衣风笛手只不过是一个流浪汉。谁愿意把成千的金币大把大把地递给一个流浪汉呢?
花衣汉子已经明白地听出来,他们是不想说话算话了。他露出一脸的悲哀和沮丧,说:
“好吧,金币我不要了。不过,大家应当知道:说话不算数,这有多么不好。”
说完,他走出城外。城里人以为花衣吹笛人已经离开了,大家都为不破费一文钱就消灭了老鼠而心里乐滋滋的。
礼拜天到了。大人们都上教堂做礼拜去了,每家只留下孩子看家。
这时候,广场上传来呜呜的笛声。这是那个花衣汉子回来了,是他在广场中心呜呜吹响了风笛。
笛声欢乐,笛声悠扬;笛声像鸟儿在枝头啾啾,笛声像清泉在山涧淙淙。
屋子里的孩子都不能安生在家待着了,他们一个个从家里跑了出来。
整个广场站满了孩子。吹笛人开始走动,孩子们紧紧跟着他。孩子们很高兴,手舞着,脚跳着。街道上一片噼噼啪啪孩童走路的脚步声,兴奋和喜悦荡漾在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花衣风笛手把孩子们带到城外,来到一座大山下。
这时,大山忽然裂开,出现了一个大洞。花衣汉子和孩子们像是被吸进了山肚子里,不知怎么的,都不见了。
最后一个孩子进了山洞以后,洞口就慢慢合拢了。
从此,这些小孩不见了踪影。大人们不管怎样后悔当初万不该说话不算数,都没有用了,孩子总也没有回来。
一座城市没有了孩子的笑声,这还算一座城市吗?
人们心头那个痛啊!可哭都来不及了。
市长于是慌了,知道只有找回花衣风笛手,才有办法救回失踪的孩子们。
市长贴出布告,并且派人四处去找风笛手,向风笛手道歉,并且向他保证说:只要风笛手把孩子都带回来,原来答应给他的一千金币,一枚也不少。
于是,欢乐笛声又从郊外响起。花衣风笛手来了,他把孩子们还给城市,让城市重又喧腾起孩子们的笑声。
为了纪念这位花衣风笛手,人们把教堂的大门改漆成吹笛手袍衣那样的斑斓花块。每到做礼拜的日子,他们看见这道大门,就会记起这位风笛手,记起自己曾经失去过诚信和一度失去过名誉。他们现在知道:不守信约是必定要遭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