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ISBN:9787807635413
作者:汪培珽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10(5年级)以上、成年人、阅读指导书、
内容简介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养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建立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诚的回馈。

  在本书中,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
  经由亲身体验和积极研究,提醒父母如何藉由“念故事书给孩子听”,
  陪伴孩子的充满爱、智慧与生命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并提供使用技巧与私房书单,
  建议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理想读物、培养一生的阅读爱好。
  请付出爱心、耐心与实践,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几个精彩故事,
  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欢乐、人生更有滋味!


编辑推荐

  阅读故事给孩子,是最为无忧并倾注爱意的教育方式。布什家族的“早读会”传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从小阅读……诸多名人的成功,都证明这是最好的早教方式。现在大陆存在“读什么书给孩子的困惑”,有的专家提倡经典抛弃低趣味,有的提倡照顾兴趣为佳,但目前还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阐述这种道理
  汪妈妈也说:如何和孩子亲密互动?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希望孩子养成好品格、大能力?不用讨好、不用说教,只要念故事书就好!
  本书告诉你如何为孩子念书、选书,并提供私房书单,别错过这段和孩子分享爱与智慧的幸福时光!

【父母最想知道的Q&A】
为什么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念故事书对亲子关系有何助益?
怎么为不同年级的孩子念故事书?念完故事一定要问问题吗?
可以让孩子看漫画吗?只看图、不看字有没有关系?
怎么督促自己编列预算买书?买套书或一次买几十本好吗?
如何按照孩子的程度来选书?已经上小学了再念还来得及吗?
忙碌的双薪父母要怎么念故事书?如何为孩子打造阅读环境?……
这本书都能告诉您最亲切、实用的答案。

在线试读章节

读书人读书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绘本的阅读指导书。虽然内容很简单,很浅显,但是对那些没接触过绘本的孩子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入门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绘本阅读实践者,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在绘本故事中长大的。根据我多年给孩子读书的经验,感觉和作者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吻合。可以说如果让我写一本书给那些没接触过绘本的家长,估计写出来和这本书也会差不多。

只是挺遗憾的是作者提到和推荐的很多绘本我都没有见过,因为作者是台湾人,作者推荐的绘本书目中多数我们大陆都没有出版。不过在我的书架上也有很多很多精品,是作者没有提到的。还有作者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给他们讲绘本,而当绘本开始进入大陆的时候,已经是二零零四年了,那时候我的女儿已经五岁多了,等我手边的绘本多起来的时候,我女儿已经七八岁了。错过了三到五岁读绘本的最佳时机。我给孩子读的最多的还都是以文字为主的童书。不过从三四岁开始一直读到小学五年级,时间上不比作者少。

这几年为学生读了很长时间的绘本,越读就越发现,绘本神奇的作用,绘本故事在培养孩子的品德、意志、思维、情感、态度等等方面都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给孩子讲绘本会是孩子儿童时代最美妙的回忆,孩子对绘本的喜爱真的远远超出了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内容,在听我讲绘本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孩子喜欢上了读书,开始和书成为朋友,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吃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给孩子们讲故事书的家长也是幸福的。


喂故事书比补钙还容易见效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用不同阶段的现身说法告诉你,牛奶也许你已经喂够了,但故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你给孩子喂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择空便喂的孩子是有这样的能力的:潜移默化中,这样简单的亲子互动,让孩子的库存,对世界的认知与判断都已有了飞速的提高,如果有一样指标可以去测试的话,你会发现,这种补给的学习效果,比你给孩子补钙还要来得容易见效。

从来都觉得故事书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就是睡前故事,也要看孩子的情绪,提出要求了,就给讲两句,没提,那?让她自我催眠。
而本书却破天荒地提出“喂故事书”的观点:故事书,不光是必选项,而且要像牛奶一样,得天天喝,饿了就喝,最好发展到像阳光空气一样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甚至和孩子共享“爱的时间”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
其实,大多数父母估计都是重养 〉重教。一看孩子缺钙了,感冒了,擦伤了,再苦的药也能狠心给孩子喂,再心疼也能按着给孩子打针,但是对于教育层面,就松懈了许多,因为没有那样明显的打分标准。
所以,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孩子两岁时就会几首儿歌了,四岁时还是只会那几首,因为父母当时就心血?潮地教过他们那几首,也足够在人前秀,却没有持续地去进行这种亲子的互动。
孩子一天天大了,会讲越来越复杂的话,会有越来越能耐的本领,爸妈就已经很开心了。但是,看过了本书,你会惊叹:只有这样“自由式放养”是远远不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对于孩子仍然适用,而且尤为见效!


值得年轻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苦于教育的我来说,这个简单的方法却会让他们马上有了洗脑般的头绪。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便是给了我洗脑的书,书中每一个事例所印证的观点都是对同为父母的温馨提示,甚至大胆诘问。 不论是“分享使人更加富足”还是“快乐就像煮石头汤一样容易”,每个精彩的故事,潜移默化之中都帮助孩子心智、审美、性情、是非与社交等方面的提高。而如何去挑选不同年龄的好故事?去讲好故事?充分利用好故事书的寓教于乐功能?进而关爱到孩子的一生?


故事书不仅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的影响也
故事书不仅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惊人。
汪培珽两个孩子,无论是刚从中班年纪进入全美语幼稚园,或者去年全家移居香港,从台湾转学至当地使用英语的国际学校,总能迅速适应。国际学校加拿大籍的入学主考官,甚至讶异地问:「你的小孩口语能力怎这好?」
汪培珽把一切归功于故事书。无论是妈妈念,或是由CD与录音带播放,孩子听着听着,英语便不着痕迹地透过耳朵再影响嘴巴。这就像每个人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先听再说。
他们家可不是英语魔鬼训练营。从孩子小时,除了英语故事书或有声书外,没有额外的英语教材,也不用背单字或练考题,平时交谈也全用中文。
但孩子不只一次随口说出连汪培珽都不懂的英文字汇或是劈哩啪啦一串句子,吓得她连忙追问打哪学来。答案通常也都是从某本故事书听来的。

好的故事可以使孩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好的故事可以使孩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

他们说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9年前,当我开始给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念故事书时,并没有想太多。
做为一个妈妈,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能变的把戏都耍过了之后,妈妈和婴儿,大眼瞪小眼,要怎么好好地过日子呢?
  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一个不用父母担心的孩子。我一路顺利地念到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回国工作了8年,正准备向事业的目标飞黄腾达之际,我放弃工作,心甘情愿地回家专心做个全职妈妈。家人、先生、朋友,没有人想象得到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刚开始,朋友时不时会带着狐疑的眼光问我:“这样的生活不会无聊吗?每天的24小时要怎么度过呢?”
  无聊?会这样问的人,一定没有“专心”地带过孩子。全职妈妈比上班还辛苦,不累出忧郁症已属万幸,怎么可能会有无聊的时候呢!怎么好好过日子同时又能兼顾孩子的学前教育,可能是很多妈妈都会面临的问题。
  于是,我发明了“喂孩子故事书”的方法。
  你可能会纳闷,故事书又不能吃,要怎么拿来“喂”孩子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概没人像我一样,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照三餐外加点心和宵夜,每天念给孩子听。
  孩子上小学前,我平均每天“喂”1个小时的故事,从未间断(连一天也没有)。甚至在孩子两岁左右时,每天早中晚,外加午睡和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给他们一瓶奶和一瓶水,然后在着他们身旁躺下。他们喂自己牛奶,我则“喂”他们故事书,结果往往该喝的东西早已喝完,孩子却根本不想起来,因为太享受了嘛!所以我常常一念就是40分钟,而1天5次就是3小时。
你或许已经在想:“这个妈妈是不是疯了!”其实,这些时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过,没有人强迫我念,也没人强迫孩子听。故事书之于孩子,就好像阳光、空气之于人类,我只是找出了一个妈妈和孩子彼此都喜欢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些不知不觉中流过的“听故事书”时光,在孩子的生命中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
Q1我的孩子6岁了,但你的书单只开到5岁,怎么办?
A虽然这份书单是给1~5岁年龄段的孩子的,但并不代表这些书只适合年龄段内的孩子,这是因为我起步较早。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书单规定的年龄,而父母也想开始帮孩子念故事,也许可从“四个阶段”来看待这份书单。
第一个阶段的书,虽然是我的孩子1~2岁听的故事,但当中有许多故事,应该连小学生也会很喜欢。比如《哈利海边历险记》的3本“哈利系列”故事书,甚至再大的孩子也会被吸引。所以,如果孩子还未爱上书,刚起步时都建议父母从第一阶段开始,然后再视孩子具体的情况,一本一本地向前推进。也可以用跳跃的方式来选念,我花了4年念的书单,你可能只选孩子最有兴趣的念,两年就读完了。
  千万别小看第一阶段的故事书,以为字少就是幼稚。孩子刚入小学时,我就把这些“初级阶段”的书,再度拿来当成孩子练习自己阅读的启蒙书,我念一句,孩子念一句。即使从前已经读过千百遍的书,他们依然爱看,兴趣不减当年。好听的故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怕的是父母太心急,一开始就丢给孩子文字一大堆的书,好像字愈多,就是帮孩子赚到了什么学习机会。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不是愈多愈快就愈好。
Q2两个孩子年龄差了两岁,可以一起听故事吗?
A其实,书单中依据年龄段列出来的书,是以我大女儿的经历为准,但年龄小女儿两岁半的儿子,也常一起跟着听姐姐喜欢的故事,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或听不懂而排斥的问题。
事实上,我每次念故事书,都是姐弟俩一起听,不论是选书、念法、语调,从未特意区分他们俩的年龄。这或许是我教养孩子起步较早,孩子的可塑性较高,所以两岁半的差距,对两个孩子都没有造成太困难或太浅显的困扰。但是,如果孩子的年龄差距大到3岁以上,父母大概就要为两个孩子花不同的时间来念故事了,不然可能会因为情感认知上的不同,一个听不懂,一个又觉得太无趣,让孩子无法适应,父母也会被吵得头昏脑胀而念不下去。
  只是,这个年龄的最大差距一定是3岁吗?其实还是要看父母的耐心。我见过差距最大的例子是3岁半——弟弟1岁半,哥哥5岁。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行,其实即使是5岁的孩子,只要爱听故事,一两岁孩子读的故事书也可以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如果是拿起5岁孩子看的故事书来念呢?1岁半的孩子虽然没有大孩子的理解力和专注力,有时候听一听就跑开了。但很有趣的现象是,弟弟虽然跑了,当这位妈妈还是继续念给哥哥听,弟弟最后又会再跑回来听。断断续续多听几次,一旦熟悉了,弟弟也就自然接纳这些书了。
  无论如何,一起听故事的孩子,年龄差距当然是愈小愈好。所以,还在犹豫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的父母,为了让自己节省一半帮孩子念故事书的力气,要生就要快啊!
Q3这份书单是看过大部分童书后,再从中挑选出来的吗?
A这并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或书店奖项的专业推荐书单,只是一个爱孩子的妈妈一本一本选出来的“爱的礼物”。
  书海广大,而且如果孩子是2岁时,我到了书店,也只会注意看那个阶段的书。有时候,买书还得靠点缘分,可能是我走进书店的那一天,刚好看见它;可能是我那天的心情,刚好特别能对它产生共鸣;也可能是那一天我对中了发票,于是多买了几本。
  有一回,跟孩子到书店看书,旁边正巧有一位妈妈在帮孩子念故事。我无意间听到了内容,觉得心有戚戚焉,马上偷瞄了一眼书名——《做妈妈都是这样的》,于是便立刻买了。这或许是因为,我和故事主人翁正有着相同的疑问吧。如果不是缘分,即使是我自己从书架上发现这本书,没有了另一位妈妈的朗读,我还会有缘买它吗?那就不得而知了!
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的私房书单。
  “我没时间去买你书单上的书,所以就近向图书馆借了几本我自己也很喜欢的故事书,我念给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听,结果他们居然能接受耶。今天早上我又选了一本,女儿光看图,就急着要我读呢!”这是一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妈妈的最好见证。
  别把我的书单看得太神圣,但也别批评它,批评妈妈送给孩子的礼物,可是不礼貌的哟。其实,看什么故事书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在于,父母能不能把“念故事书给孩子听”这件事,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甚至融入孩子的生命之中。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