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ISBN:
作者:闻钟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小学部分必背古诗词篇目而编写,共选入古诗词75首。书中所编选的75首古诗词,时间跨度较长,最早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最晚的也有一百六十多年。这些古诗词都是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的艺术珍品,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本书每首诗词下面都附有注释、译文、快乐赏析,部分诗词还附有“成长小语”,启迪心灵。注释部分是对某些难懂字词的解释,释义力求准确易懂。快乐赏析部分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等。

  本书所选的75首古诗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阅读这些古诗词,学习古代诗人的优秀品质,以及诗歌带给我们的启示。如《悯农》告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赠汪伦》中提醒我们要珍惜友谊等。一首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让我们在诗歌中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

编辑推荐

★【无障碍阅读】

让孩子们有兴趣读和读上去不难。丛书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促使孩子们更多、更好、更快地阅读;

★【精美彩色插图】

图文并茂的编排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增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名师导学3-2- 1】

全书导读使孩子知道所阅读图书的整个故事情节,做到了然于心。独特的导学提示让孩子们知晓名著应该读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励志版名著】

本书有名言记忆版块,一句名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

★【新课标素质阅读】

丛书所选编目大都是与课本同步的名著,孩子爱看。书中的导读和思考题让孩子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满足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对人生的好奇与探索的需求,保留了名著特有的认识人生的特点。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过一切,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因此编者也希望家长多买书,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你的孩子,也鼓励孩子讲出他对名著的看法,只要我们有心,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他们说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①,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③。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可采莲:意思是说,到采摘莲子的时候了。
  ②何:多么。田田:形容莲叶厚实茂盛的样子。
  ③戏:嬉戏。这里指戏水。
  译文
  江南正是采莲的时节,碧绿的莲叶厚实茂盛。鱼儿们在莲叶间嬉戏。一会儿游到莲叶东面,一会儿游到莲叶西面,一会儿游到莲叶南面,一会儿游到莲叶北面。
  快乐赏析
  这首诗分“唱”、“和”两个部分。前三句由一人领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的画面。后四句为众人和唱,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变化描绘出鱼儿在荷叶间嬉戏游弋()的动人情景,显得活泼、自然、有趣,有很强的音乐感。诗中没有一字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不由得涌现出采莲人泛舟往来、歌声相和的场景,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长歌行①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②,
  朝露待日晞③。
  阳春布德泽④,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⑤,
  焜黄华叶衰⑥。
  百川东到海⑦,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⑧。
  注释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后来成为一种体裁。有“长歌行”、“短歌行”等。
  ②葵:菜名,即冬葵。又名冬寒菜。
  ③晞:晒干。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⑥焜:明亮,形容落叶枯黄的颜色。华:同“花”。衰:衰败、凋零,古音读作。
  ⑦百川:江河湖泽的总称。川,河流。
  ⑧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冬葵郁郁青青,晶莹的朝露期待着阳光。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常常担心那寒秋到来,花草树木都会枯黄凋零。无数条江河东流到大海,何时见过它们掉头向西流?年少时如果不及时努力,到年老时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快乐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园子里青葵上的露珠,等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温暖的春天让万物都生机勃勃,但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向东流向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呀?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到年老力衰的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全诗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成长小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眼前的青春美景,努力奋进,不要让它白白地流逝。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①,阴山下②。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④。
  天苍苍⑤,野茫茫⑥,
  风吹草低见牛羊⑦。
  注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现在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
  ②阴山:山脉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长约1200千米,包括狼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
  ③穹庐:毡()做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
  ④四野:四面的原野。野,这里读作。
  ⑤苍苍:青色。
  ⑥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⑦见:同“现”。呈现,露出。
  译文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铺展在高高的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圆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蓝蓝的天空广阔又辽远,碧绿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的地方牧草低伏,露出了一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快乐赏析
  《敕勒歌》是北齐武将斛()律金(488-567)所唱的敕勒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全诗只有短短二十七字,描绘了苍茫浩瀚的草原风光:敕勒川铺展在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敕勒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苍青色的天宇如同毡帐,笼盖着茫茫草原。微风吹拂,青翠丰茂的长草低伏,一群群牛羊从草丛中显露出来,波澜壮阔的场面因此而充满蓬勃生机。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那种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恢宏,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让人读来心胸开阔,情绪酣畅,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之气,可谓千古绝唱。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①。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②。
  注释
  ①曲项:弯曲的脖子。项,脖子。
  ②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唱歌。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快乐赏析
  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鹅的叫声:“鹅、鹅、鹅”三个字,就像是孩子乍见鹅时脱口而出的三声天真稚嫩的呼喊。鹅在鸣叫时,总是弯曲着脖子,就像是鹅在向着天空欢快地歌唱。后两句写鹅在水中嬉戏的形象:鹅全身羽毛雪白,浮在绿水之上,鲜红的脚掌拨水前行,身后留下了一圈圈清澈的波纹。诗人抓住鹅在声音、形体方面的特征,用清新欢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场景。虽然这首咏物诗并没有表达出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通过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鹅的形象,以其天真纯朴之趣和朗朗上口之语,成为流传千古、人尽皆知的名篇。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