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如何做一个理解孩子的人
ISBN:
作者:包理希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10(5年级)以上、成年人、阅读指导书、
内容简介

通过独一无二性和特定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天下无双的、不可比较的。这点对教育的整个过程以及所有跟儿童教育相关的人意味着什么,彼德.包理希教授在本书的每一篇、每一节里用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的方式作出了解释。他从自己多年跟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接触的经验出发,同时兼顾了最新的教育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关联学研究成果。
  彼德。包理希知道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因为他掌握了良好教育及造就快乐儿童的秘密。在这本通俗易懂的阅读兼教材类书籍中,他鼓励年轻父母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人。这位教育学教授讲述了。许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还解释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同时,他还阐述了为什么孩子期望在父母身上找到榜样而不是把父母当成哥们儿。最后,他告诉大家为什么家长在照顾、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应该丢弃自己的需求。

编辑推荐

运用爱和理解,每天我们都能够为孩子做出一道道令人向往的精神大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在线试读章节

上篇 关于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第一节 儿童教育的1O条戒律
 第二节 理解孩子足可能的,但是不太容易
 第三节 孩子不是“小大人儿”
 第四节 每个孩子鄱是独一无二的
 第五节 孩子需要信任
 第六节 孩子是骗不了的
 第七节 孩子需要自我保铲机制
 第八节 孩子需要朋友
 第九节 孩子不是外交官
 第十节 孩子需要界限,父母也需要理解孩子的特点
 第十一节 为什么保持前后 致、坚持原则不是一件易事
 第十二节 如果孩子害羞
 第十三节 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
 第十四节 永远不任用暴力

他们说

上篇 关于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第一节 儿童教育的10条戒律
  对我而言,儿童教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有时候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工作,至少比机械设计或者建造房子有意思。所以,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就这个题目我购买了大约12米高的书籍。老实说,这些书我不仅买了,而且都读过了,有些甚至读了两遍。
  其中,米亚·克尔默·彼仁格的著作《孩子需要什么》对我最有启发。这本书不是所谓的教育问题手册,而是一份独特的跟踪调查报告,报告的核心为儿童及青少年的4个最重要的需求:
  (1)被关注、被爱以及被保护的需求。
  (2)与人交往及掌握知识的需求。
  (3)被赞扬、被肯定以及被尊重的需求。
  (4)独立和承担责任的需求。
  米亚·克尔默·彼仁格研究了以下的问题:
  (1)家长、幼儿园教师以及学校教师如何认识和认同这些需求?
  (2)如果这些需求不被满足,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
  (3)为了智力、心灵的良好成长以及社会能力的顺利培养,儿童和青少年需要什么?
  在彼仁格女士的这项工作中,总共有17000个孩子接受了长达14年的观察和研究。彼仁格把这项研究的成果总结成了10条儿童教育的戒律。这些戒律同时也是教育的基本法则,而且来自彼仁格女士和她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即不是他们空想出来的。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