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这得益于其诸多特点: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台湾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第11册
和州妇女重获天日
朱元璋被绑架
常遇春采石矶立功
朱元璋与小青蛇
朱元璋敬重读书人
刘濠计毁黑名单
传说中的刘伯温出山
王老虎奉旨讨饭
刘伯温讲猕猴的故事
徐寿辉与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
刘伯温测字
方国珍浙东称雄
徐达治军严明
宋濂的广告攻势
明太祖不知自己是明太祖
明太祖设立剥皮刑场
黄册和鱼鳞图册
……
台湾畅销时间最长,获奖最多的历史读物《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出青少版隆重出版!
21年心血,1075个历史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彻孩子心灵;中文世界唯一一部为孩子而写的历史大作,也是唯一一部极合适全家共读的历史大作。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容、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詠等一众名家倾情推介。全国百所学校、百位名师联袂力荐。
本书所讲故事,皆出自真实可据的经典信史,不是将文白互译,不是传说演义、戏说小说,几乎每一段,都可以翻回原文,一一找出原始资料。只是读者往往很难相信,涩口寡味的浩瀚史籍之中,竟暗藏如此生动好玩的片段。。
获奖一览
·台湾金鼎奖推荐奖
·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
·台湾中国文艺奖章
·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
·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
·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第一名
·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容、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詠等一众名家倾情推介。全国百所学校、百位名师联袂力荐。
本书所讲故事,皆出自真实可据的经典信史,不是将文白互译,不是传说演义、戏说小说,几乎每一段,都可以翻回原文,一一找出原始资料。只是读者往往很难相信,涩口寡味的浩瀚史籍之中,竟暗藏如此生动好玩的片段。。
这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书,对象本是青少年,所以题名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 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
——罗兰
提升作文实力,从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开始!
培养阅读能力,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开始!
学习国语文必须从名门正派开始,就好像学习武功就要到少林寺或武当派,《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就是学习国语文的名门正派!
——侯文詠
这样一部书,使读者能兴趣无穷,又在读后余味不尽。
吴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树,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都能如行云流水般,随着正史,被一一引带出来。
——刘墉
马皇后的大脚丫
在上一篇之中,我们介绍了马皇后义救宋濂的故事。
马皇后慈悲心肠,救人无数,而且读书受教育以后,很会用脑筋,讲出来的话,极有见地,让明太祖十分佩服。
有一次,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传来消息,郭景祥有子不肖,竟然拿着矟(shuò)要杀老爸。
中国人一向讲究百善孝为先。明太祖闻言大怒,立刻就要传旨,杀掉郭景祥之子。
马皇后一旁劝阻:“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杀了岂不绝后?谣言未可轻信。”
结果后来详细调查,果然是子虚乌有。若是明太祖脾气一发,表面上是为郭景祥教训逆子,却断了郭景祥的后,郭景祥一定恨透了明太祖。
另一回,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他不法,明太祖一个命令,就准备把李文忠调回来处罚。
马皇后又扯扯明太祖的衣袖:“严州在敌人的边境,阵前易将不是好事,何况文忠一向小心谨慎,杨宪所讲的,未必是实情。”
明太祖听了马皇后的话,暂时忍下怒气,没多久,李文忠的捷报传来,他不禁对马皇后说:“还是你有理。”
马皇后既贤淑又明理,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马皇后没有显赫的家世,她父亲是个亡命之徒,自小过继给郭子兴当养女,是个穷丫头出身。
中国人一向有见不得人家好的习性,因此,当马皇后贵为皇后,就有那好事之徒在背后指指点点,嘲笑她出身不佳,数落她长相难看,粗手大脚,尤其是那双大脚,不知惹来了多少闲话。
自从李后主倡导缠足以来,宋朝美人的脚,就该是“掌上轻”,能让男子捉在手中把玩抚摩。
当时有身份的妇女,如果听人背地里批评自己是大脚,恨不得羞到去死,洞房花烛夜,若是新郎一句:“哇,好大的脚!”新娘便窘得不敢露面。当时,愈是体面的人家,女儿的脚便裹得愈小。
不过,在元朝,只有有钱人家才裹小脚,裹了小脚之后,走路袅袅婷婷,婀娜多姿,但也极其不方便,像马皇后小时要做种种粗活,当然不能裹小脚。
尤其淮西地方苦,马皇后当丫头时,不但要下田,洗衣做饭、倒茶扫地样样来,格外显得粗壮,南京居民常以此取笑马皇后。
一年元宵节,不知是哪个缺德鬼,画了一张漫画,一个大脚丫的女人,光着脚,手上捧着一个大西瓜,模样又呆又蠢,影射马皇后:“淮西妇人好大脚!”
一时之间,人人传阅,到处起哄,吃吃地笑着。明太祖正好微服出巡,一看之下,血气翻涌,头都气昏了:“这这……这是什么人画的?”
查了半天,查不出谁干的,明太祖干脆下令把整条街的人都给杀了,看谁还敢拿皇后的大脚寻开心。
明太祖为了维护马皇后的名誉而杀人,可是,马皇后并不领情。马皇后是菩萨心肠,她反而回过头来劝明太祖:“我本来是大脚嘛,老百姓随便说说,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恶意。”
从这一点看,马皇后的胸襟度量真非一般人所及。
通常宫廷里的后妃,总是忙着争宠吃醋,马皇后不来这一套,她倒是常常询问明太祖:“现在天下人民安吗?”
“安啦。”明太祖不耐烦地对马皇后说,“这个不是你应该问的问题。”
明太祖心想,女流之辈,管这些事干吗。
马皇后倒是理直气壮地说:“陛下是天下父,妾为天下母,子民的生活,岂可不问?”
若是遇到天灾,马皇后就率领宫人节约,不吃荤菜,只吃素食。她对自己很苛,对他人则宽厚。
朝廷的奏事官在早朝散会以后,依惯例在朝廷里用餐,马皇后派宦官取了一份餐点来,尝了一口,吐着舌头:“真是难吃。”说着,她便跑去找明太祖,“为人君者,自奉妄薄,对待贤士必须宽厚。”
于是,明太祖便下令改善在朝廷值班官吏的饮食。
马皇后也关心太学生家眷的生活,她问明太祖:“国家一共有多少生徒?”
“几千名吧!”
“那可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但不知诸生有没有国家发给的廪食?他们在家里的妻子,又该如何过活?”
“我倒从来没想到这个问题。”
从此以后,太学生一律发给家粮。
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押送大批珠宝到南京。马皇后一点也没见猎心喜,她不动声色地问明太祖:“元朝有这许多宝物却不能守,什么才是帝王的宝贝?”
“朕知皇后的意思,只有贤人才是国家的宝贝。”
“诚如陛下所言,妾与陛下起自贫贱,能有今日,实为不易,愿与贤人共治天下。”
明太祖也深以为然,命令女史把马皇后的话记录下来。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严重,许多大臣为她祈祷,并且代求良医。马皇后是个体贴入微的人,她心想,南京人嘲笑她淮西大脚,都难逃一死,要是哪个御医,没把她的病医好,真不知明太祖会怎么办御医。
因此,马皇后坚持不肯看医生,她说:“死生,命也,祷告有什么用,若是服了药没效,妾更不愿意因此怪罪医生。”
她病危之时,明太祖问她有何遗言,马皇后虚弱地说:“愿陛下求贤纳谏,做事有始有终,臣民各得其所。”没多久,马皇后与世长辞,年仅五十一岁。若非她坚持不看医生,可能不会如此早卒。
明太祖伤心极了,恸哭流涕,谥曰孝慈皇后,明太祖亲自为马皇后写了一首挽歌:“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此后,明太祖再也没立过皇后,马皇后在明太祖心目之中,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