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爸爸的老师
ISBN:9787564536015
作者:任溶溶 文 陈美燕 图 [美]叶卓尔(Dr. Joel Janicki) 译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5-6(大班)、6-8(1-2年级)、亲情、感恩、原创绘本、幽默、
内容简介

我的爸爸是一位大数学家,再难的题都能解答。
他的学问真大!
有一天,爸爸说要去拜访他的老师。
啊?爸爸也有老师吗?
爸爸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编辑推荐

中英双语绘本,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经典作品!
幽默诙谐的儿童诗,字里行间透出孩子对爸爸的崇拜、对老师的好奇;
清新活泼的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孩子内心的想象世界;
深谙童心的“无痕教育”,教孩子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在线试读章节


这首叙事诗,透过情节的变化,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饮水思源的精神和对启蒙老师的感恩!这本图画书,不但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且还有生动的插图,很值得向老师和家长推荐。
——林良(“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

这首诗至今依然是一些小学课本的入选课文,会有更多的孩子从诗里读出传统。现在有了这本图画书,更可以让我们跟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一起共读。
——李一慢(新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不论学界泰斗,还是初生的牛犊,曾经,都有一位一年级的老师教导过我们;不论是很长的生命旅途,还是短短的生命之路,都因为那份温暖的支撑才枝繁叶茂。
——王玉(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儿童文学博士)

他们说

简单中蕴含的传统力量
李一慢(新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记住任溶溶的名字是因为他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但是年轻一代的爸爸妈妈们却未必知道这个童心洋溢到连名字都和女儿“同名”的老头,更别说有机会读一读像《爸爸的老师》这样传统的儿童叙事诗了。
作为一首叙事诗,《爸爸的老师》中的“事”是那样的简单——儿子跟着爸爸去拜访爸爸的老师,发现爸爸的老师就是自己的老师。可再简单,也是一个“悬疑片”——吸引着我们从发出疑问,到最后找出答案。
一开篇,“谁不知道我爸爸是大数学家”,用了一个很巧妙的人形设计, 既要父子亲昵起来,又要父母高大起来。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手捏三角尺、弯下腰的爸爸,一旦直立起来,该会变成多么高大,那才是儿子心目中崇拜的数学家爸爸。
可是就是这样高大、“这有学问的”数学家爸爸,有一天计划要去看老师时却显出了“一副严肃的样子”,这让儿子情不自禁产生了疑惑和猜测——爸爸的老师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照我这样传统脑筋的阅读体验,我一开始读起来就能猜出这样的结局, 可是我无论跟儿子,还是和女儿共读,他们无一例外,都被“他当然是比爸爸强,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和与之相呼应的儿子在“老数学家”的胡子上奋力攀登的画面给干扰了,在脑海里幻化出一位老先生—— 高手中的高手,一定是“胡子很长”的“老数学家”。
两个孩子虽然不用猜上“三天三夜”,但也真是猜了好久好久,都得不出“爸爸的老师就是儿子的老师”这样一个答案。
我为此而感到欣喜,一来是孩子们依旧天真无邪;二来是叙事诗充满童稚,让孩子跟着一起发问或感叹。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叙事诗为自己所熟悉,就有所轻慢,我们当年的教育环境和表达,与当下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别。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传统表达童趣依旧。
同样在我们与孩子共读时要把握(却不一定跟孩子点明)的是,图文之中的尊师传统。虽然,连“我都念三年级了”,这位老师“还在教一年级!” 但是,大数学家的爸爸却说,“我得感谢老师,是老师您教会了我,懂得二二得四……”孩子不仅能听得到我们读出的声音,也会感受到其中的感恩之心。
书中的图画也充满着简单的力量。简单勾勒出的人物,可爱又有趣;简单涂抹的色块,干净又温暖。除此之外,就是每一页的画面都充满着数学元素——无论是用来表现数学家爸爸的高山仰止的高深数学公式,还是表现数学入门的加减乘除,都是那么简单,又可以合理地传达出文字的意思。
书中儿子发出“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的感叹时,画面上是儿子仰视的大脸,眼睛不仅仅被双手遮掩,更有一个叹号“!”和一个问号“?”在画面中央那样显眼。
想象中的“爸爸的老师”被画成了高山,连数学公式都躲藏成了白云朵朵。这样的画面安排,如前所说,给我们的小读者设置了预测障碍,却增添了不少乐趣。
女儿很喜欢环衬,画面上是“我”和10 个数字的亲密无间,这会不会让女儿埋下和数字亲密的种子呢?
这首诗至今依然是一些小学课本的入选课文,会有更多的孩子从中里读出传统。现在有了这本图画书,更可以让我们跟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一起共读。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