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我的第一本礼仪书
ISBN:
作者:(美)艾伯利 著,彭晓忆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认知、品格养成、趣味、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修养时开阔视野,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本书的内容并不只是普通的礼仪规则,还包括如何将这些规则转化为日常习惯的例子、建议和活动。

在线试读章节

礼仪反映教养,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让孩子知礼明礼、举止得体,就是给孩子一张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   这部书的引进是一件幸事,读到这部书同样是一件幸事。她通篇活泼有趣、新颖实用、循序渐进.

他们说

伟大的起点
  学好礼仪能够使你的孩子做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顾及他人的情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你的孩子也将获得更多的自信。作为父母,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当你的孩子学以致用,把一些礼貌举止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时,别忘记提醒他们对另外一些举止也应该格外注意。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一起来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吧!
  1月1日
  应该从何时开始让孩子学礼仪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开始以自身的言行向他们传授礼仪。身教重于言教,虽然孩子有时也会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但更多时候,他们只按照家长所做的那样去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有时难免会错愕地从孩子那里听到一两句不堪入耳的脏话,但必须承认,孩子的行为举止通常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的。
  每年教会孩子学做一件家务事是个好主意。如果孩子在三岁时学会整理床铺,四岁时学会清空废纸箱,那么五岁时就可以布置餐桌或收拾桌子了。学习礼仪也是一样,你可以先教给孩子一些礼节,等他们完全掌握之后,再把更多的礼节教给他们。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盖房子,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地基,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建造房屋。让孩子在五岁时学会最基本的礼节,在十岁时掌握更多礼节,那么到孩子十三四岁时,你就会不断听到他人对孩子的赞扬,并为此欣喜不已。
  下面这些礼节是三岁的孩子应该掌握的:
  与他人说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
  学会打招呼。
  饭前饭后要洗手。
  就餐时要一直坐着。
  就餐时要使用餐具。
  学会说“请”和“谢谢”。
  下面这些礼节是十岁的孩子应该掌握的:
  能够和成年人交谈。
  学会正确运用餐桌礼仪。
  学会接电话,能够详细地转达信息。
  在公共场所能够自我克制。
  保持室内整洁。
  当大人走进房间时,要起身相迎。
  知道如何做到守时。
  下面这些礼节是十五岁的孩子应该掌握的:
  主动和成年人交谈,并对谈话内容表示关注。
  在家里和朋友相聚后,要主动整理弄乱的房间。
  在家时不要大声吵闹。
  爱护弟妹,关照他们的生活。
  向父母和其他人表达感激。
  1月2日
  家里家外
  有些人出门在外时往往表现颇佳,可一回到家就完全变了样。他们在礼仪修养上同样奉行这套理论。约克市的萨拉•费格森公爵夫人曾告诉一名记者她的就餐桌礼仪。她说,她和自己的女儿们在不同场合下分别使用A,B,C三种礼仪:陪同英国女王在白金汉宫用膳时使用最佳礼仪A;在饭店就餐时使用礼仪B,因为周围的环境允许人适度放松;而回到家里时就用不着那么讲究了,用礼仪C也就够了。
  我们可以把费格森夫人的观念和伊莱扎•法勒在美国内战前的观念做个比较,有趣的是,伊莱扎曾在1834年的《青年妇女之友》杂志中写道:“每天都过得更好一点,少在人前炫耀,不是更有教养、也更值得尊敬吗?”
  在家时彻底放松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关键在于,你必须清楚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你的一个主要目标。如果孩子在外面吃饭时必须闭着嘴巴咀嚼,在家里却可以大张嘴巴咀嚼,那么无论家里家外,孩子都不大可能正确地咀嚼。相互龃龉的礼仪规范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告诉一位钢琴演奏者说,他在家弹得怎样并不重要,只要演出时弹好就行了。
  告诉孩子,无论家里家外,都应该表现出最佳的举止,这样家长就可以少给自己制造些麻烦。家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在家讲礼貌的好习惯,你可以建议孩子:
  同父母交谈,向父母说“早上好”“晚安”。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听他人的电话交谈,不偷看他人信件,不窥探他人的私事。
  在进入他人房间时,如果房门紧闭,就应该轻轻地敲门。
  正确运用餐桌礼仪。
  在未经许可之前,不能随意使用他人物品。借来的物品要完好无缺地还给他人。
  和兄弟姐妹一起玩,不能总是一个人待在卧室里。
  学会问候家庭成员。
  在室内说话时要放低声音。
  整理好自己弄乱的东西。
  在道别时不要对主人说不友善的话。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