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The Napping House (打瞌睡的房子)
ISBN:
作者:Audrey Wood (作者), Don Wood (插图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4-5(中班)、5-6(大班)、6-8(1-2年级)、8-10(3-4年级)、美国凯迪克大奖、英文、睡觉、趣味、
内容简介

作者以重复的句型与叠句的结构,使文字产生节奏与旋律,小朋友很容易上口。同时,鲜活的角色、描绘细腻的画面、独道运用的色彩、逐步变化的视点,共同营造了戏剧感十足的氛围,扩展出幽默的效果。读者彷佛是漂浮在空中的精灵,正俯瞰着雨夜里那间打瞌睡的房子,然后一下子就潜进屋子里,看着每个打瞌睡的人物。故事里的角色,每增加一位,图画的画面角度就随着往上提了一点。文字随角色的增加而累积,画面也跟着层层叠叠地累积,充满了电影运镜的趣味。

编辑推荐

本书获奖及推荐
·198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
·1984年《纽约时报》最佳儿童图画书奖
·1984年美国童书作家协会金风筝奖
·1984年美国全国英语教师协会最佳选书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书单》杂志评选为80年代最佳图书
有一栋打瞌睡的房子,住在里面的人都在睡觉,而且睡得很沉、很香。老奶奶睡在大床上,小男孩睡在老奶奶身上,狗睡在小男孩身上……突然,老鼠跳了起来,猫儿、狗儿、小孩儿一个个都惊飞了起来,老奶奶还压垮了床。大家都醒来了,打瞌睡的房子里没有人睡觉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找找看吧。

在线试读章节

打瞌睡的房子,不打瞌睡的跳蚤/彭懿(作家、图画书研究者)
故事是从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开始的。
既然这是一座名叫“打瞌睡的房子”,又凑巧碰上了这么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房子里的人当然要舒舒服地打上一个瞌睡了。
果然,我们看到一位戴着睡帽的老奶奶头睡到了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不过,在睡梦中,小男孩和狗呀猫呀小老鼠呀,竟一个个叠到了老奶奶的身上,而且还叠得那么舒服。可是,他们的好梦被一个不受欢迎的小黑点给惊醒了,一个个飞了起来,最后,老奶奶还快乐地把床都给压塌了。
作家奥黛莉·伍德说这本书她写了三个多月,一遍一遍地重写,一共写了一百多遍。在这本书里,她采用了一种重复的句型,像“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这句话,就一共重复了八次。其次,她还运用了叠加的句式,比如,“那只猫身上/有一只老鼠/呼呼大睡的老鼠/在打盹儿的猫身上/猫在昏昏欲睡的狗身上/狗在做梦的小孩子身上/小孩在打鼾的老奶奶身上……”一句叠着一句。画面左边这些叠句的排列,是不是与画面右边一个叠一个的人物很相配?
《洛杉矶时报》说《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图画与文字的天作之合”。
这本书,画家唐"伍德(作家和画家是一对夫妻)画了一年半的时间。它看上去像水粉画,其实是油画。这本书的画面细腻,幽默,人物表情既夸张而又生动……但要说这本书最大的看点,还是它视点和颜色的变化了。你看,画面一开始是一个平视的视点,可是渐渐地,就变成了一个俯瞰的视点。然后,视点又慢慢地恢复到了平视。再看颜色,一开始,卧室的墙壁、水罐都是一种灰蒙蒙的色彩,昏暗的窗外大雨如注。但从下一页开始,卧室的光线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蓝、变亮,还出现了影子。十几页过后,等到老奶奶从半空中落下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雨停了,窗外一片碧绿,卧室里照进了明黄色的阳光。
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场景变化,它更像是一出独幕剧。
对了,你看到那只跳蚤了吗?
故事讲了一半多,文字里才提到了跳蚤:“那只老鼠身上,有一只跳蚤……”其实,这只跳蚤早就悄悄地藏在画面里了。不信你往回翻,从第二个画面起,它就在椅子的背上了。看到没有——一个小黑点,身上还有一圈光晕。哈哈,它还悄悄地移动呢,从椅背移到了扶手上,又从扶手移到了水罐上……你想不到吧,画家竟然会在画面里“埋藏”了这么一个小吸血鬼!
关于这只埋藏得很深的跳蚤,还有一个小故事。
画家说当他画完《打瞌睡的房子》之后,他把它拿去给出版社的编辑们看。当他掀开一幅幅画面时,他内心充满了骄傲,因为这是他一年半的心血结晶。可是,当他展示到老奶奶把床压跨了的那一页时,房间里所有的编辑都大叫起来:“噢,不对!你忘了画跳蚤!”是,这一页他真的忘记画上那只跳蚤了。可是他不敢相信,人们关注的竟是一只跳蚤——一个连小孩都能画的小黑点,而不是他花了上千小时去细细描绘的那些人物。那一刻,他知道谁将成为这本书的明星了。
不过,他还是连忙在画面上添上了那只失踪的小跳蚤。
读《打瞌睡的房子》 (汤圆妈(来自蓝袋鼠) )
初识《打瞌睡的房子》是在彭懿老师的讲座上,对其独特的构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年这本书终于在国内出版了,但价格也真不低。最近咬咬牙还是买了回来,好东西还是尽量不要错过。
昨晚一看到书,汤圆就说:“这是本好好玩的书。”“为什么?”我好奇了。她指着封面上那堆人和动物说:“你看,他们睡觉的样子好过瘾。” 呵——还真是。翻开书我们开始了老妈读书,丫头看书的习惯动作。读到第三次“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她发话了:“怎么都是这样子的话?”我没理她继续读。这种叠句她平时看的书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一副迷惑的样子,还看看文字似乎看我有没读错。读到第五次时,她发现了“怎么这边的动物睡得和这边的字一样的?”看了后面彭老师的点评“画面左边这些叠句的排列,是不是与画面右边一个叠一个的人物很相配?”,觉得孩子还真够细心的,起码我是没注意到这点。好不容易喉干舌燥地读完八次“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偏偏人家对此不感冒,还在咕咕喃喃“怎么都是这样?”看来这种重复小些的孩子更喜欢?还好,热闹的部分到了,随着老鼠啊、猫啊、狗啊、小孩啊一个个跳起来,汤圆也逐渐兴奋,迫不及待地翻下页,到“老奶奶把床压垮了”她开心地笑出声来。最后一页“现在,打瞌睡的房子里没有人在睡觉。”她舒了口气说:“彩虹出来啦!”
书读完一遍,我们开始了找跳蚤的游戏。第一页汤圆在我的提示下才找到,原来跳蚤这么小这么不起眼!接下来的前半部分就很顺利了,但跳蚤的路线倒还挺复杂的,从左到右又回到左边……还有点挑战性,每次找到她都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到“狗踢了小孩一脚”这一页,咱娘俩找不到了。“是不是掉窗外去了?”汤圆提议。“不会吧,待会它怎么回来?”我否定了。“那是不是掉罐子里了?”她的想法还真多。根据轨迹推断应该在中间部位,我仔细搜寻了一下,“是不是镜子上的这个点?”虽然不太明显但好象只有这比较象个点。汤圆肯定了我的“成绩”:“妈妈你真棒!”下一页很明显她很快找出来了,最后老奶奶压垮床那页她凭着熟悉的白色光圈找到了中间的那个位置,但为什么这个点那么不清楚?想起彭老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里说过,这页原来作者漏画了跳蚤,后来才补的,补的时候只上了一层黑色而不象其他的上两层,所以褪色了。那为什么之前我们看的那页也那么不明显?这人家可没解释,难道是我们眼花?
总之,这确实是本“好玩的书”!
跳蚤、房间? (鱼儿(来自蓝袋鼠) )
《打瞌睡的房子》,一本非常美的图画书。迷濛的蓝、密密的雨打在开满栅栏的蔷薇花上,“有一栋房子,打瞌睡的房子”在雨中沉沉地睡着。
看到了吗?那栋打瞌睡的房子。它的眼睛耷着,嘴半张着,几乎可以听到“呼嘘”“呼嘘”瞌睡的声音了。
这本书我一直收着,总想等到某个雨天的晚上,伴着窗外丁丁当当的雨声和着那迷濛的蓝,与我的濛濛一起共读它。不巧的是,这几日都是燠热的焦阳,大家挥汗如雨,却不见那凉凉爽爽,让人眯起双眼如梦如幻的雨。已经等不及了,等不了天赐的浪漫夜了,某个晚上,和濛打开了这本《打瞌睡的房子》。
……
我用轻轻的声音读给濛听。我轻轻读着,读着,渐渐觉得自己中了这些诗句的魔,我的眼皮渐渐沉重,声音更加轻柔缓慢,眼前那片迷濛的蓝越来越远,感觉依在身旁的濛也渐渐离自己远了、模糊了……现在有一位即将打瞌睡的妈妈正在讲《打瞌睡的房子》。
“老妈,打起精神来!”耳边丫头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从梦中醒来,自己的书页已经翻到了非常热闹的一页。一只跳蚤咬了老鼠,老鼠吓了猫,猫抓了狗,狗踢了小孩,小孩撞了老奶奶,老奶奶把床压垮了……现在打瞌睡的房子里没有人在睡觉了。
哎,这个故事怎么就结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的濛已经把书从我手中抢去了,一面哈哈笑着翻着书页一面嘴里念念有词:
让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大家都安安静静睡着呢。看,老奶奶好好睡在床上;小孩儿睡在椅上;狗狗睡在床边儿;猫睡在它的篮子里;嘿,那只老鼠睡在镜子上。小孩儿梦游了,他走向老奶奶;老奶奶翻身了,有一个枕头掉在了狗狗头上;猫没动,老鼠也没动;椅子边上的鞋子也没变化。哈,小孩拾起枕头睡在老奶奶的身上了;狗狗躬身打着哈欠;猫没动,老鼠没动,其它都没变化。哎,狗狗睡在小孩身上了,猫动起来了,小老鼠抻出了头。这一次猫睡到狗身上了,小老鼠爬下来了,在罐子边上了,老奶奶、小孩儿、狗狗睡觉的姿势在不停的变动着。老鼠睡在猫身上了。哈,跳蚤咬了小老鼠……哈,热闹了,全都跳起来了,飞起来了,连鞋子也飞起来了,左一只,右一只了!!
咦,一开始,那只捣乱的跳蚤在哪儿呢?
濛疑惑着到处找。
我这时睡意全无了,看着边上一面翻一面找,一面看一面热闹,忙成一团的濛发呆:哈,她发现跳蚤了,她开始找跳蚤了!彭懿老师讲《打瞌睡的房子》时,特别提到当画家画完之后,把它拿去给编辑们看,所有的编辑都在找那只跳蚤,而当时画家居然忘了画跳蚤。现在,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濛,她也在找那只跳蚤。嘿,她找到了,她一页页找着跳蚤的位置,每次找到,都开心得满脸放光,然后考我,让我也来找找。最后到“老奶奶把床压垮”这一页时,跳蚤特别难找。濛大叫着:“好难找呀,找到有奖啊,给你涨月薪啊!!”嘿,还涨月薪呢?这本书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她已经反反复复翻过了数次。
一本安静、静谧的书怎么就变成狂欢曲了?想明白了吗?不起眼的,微乎其微的那只小跳蚤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所以,不要忽视那些不起眼的小东西。这是我最后悟到的。而濛一直耿耿于怀的却是:老奶奶睡在哪个房间里呢?是呀,老奶奶睡在哪个房间里?你看,第一页里,打瞌睡的房子全景,前面房间窗户的窗帘都全拉下来了,把窗户都遮着呢,可镜头伸进房间里,可以看到老奶奶睡的那间房的窗帘是全都拉上去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大雨。老奶奶睡在这栋房子的哪个房间呢?谁能回答?
(打瞌睡的房子--温暖的房子:) (lywyp152 ·2007年09月 )
窗窗外下雨雨,暖暖房静悄悄,瞌瞌睡的房子里美梦梦;老奶奶打鼾鼾, 屁屁孩睡觉觉,毛狗狗伸腰腰,
猫咪咪打盹盹,鼠小小迷糊糊,跳跳蚤蹦跳跳……跳跳蚤咬了鼠小小,鼠小小吓了猫咪咪,猫咪咪抓了毛狗狗,毛狗狗踢了屁屁孩,屁屁孩撞了老奶奶,老奶奶压了蹦蹦床,蹦蹦床垮在暖暖房,暖暖房闹哄哄,窗窗外现彩虹,瞌瞌睡的房子醒醒梦……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