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凯迪克银奖作品
·日本产经儿童文化赏推荐
·日本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推荐
·日本图书协会选定图书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
在一次访谈中,我妈妈曾说:“《棉花糖兔子》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包括他们相互偎依的那幅画。我知道有人觉得很难相信,但是小兔那么小,那么相信奥利弗是他的妈妈,奥利弗除了尽力去做他的妈妈之外,还能怎么样呢?不管怎样,这个故事打破了以往的成见,因为这只猫和这只小兔子确实成了最好朋友。”很多小时候曾读过《棉花糖兔子》的成人读者可能都知道,《棉花糖兔子》重新推出时使用了我妈妈最初的封面设计稿——它在我的书橱里待了56年之久。有很多童年读过这本图画书的读者们来信说期待《棉花糖兔子》再次走进他们的生活,对此我非常感谢!
—— 菲利希亚·诺埃尔·特鲁西罗 (《棉花糖兔子》作者克莱尔·特雷·纽伯瑞女士的女儿)
奥利弗是一只花斑猫,一直是人们注意的中心。棉花糖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兔,住进了奥利弗家里。起初,奥利弗并不欢迎棉花糖,可是小兔的魅力无法抵挡。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奥利弗和棉花糖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传承半个世纪的真实故事
——《棉花糖兔子》编辑手记
拿到《棉花糖兔子》的台版书时,先是被凯迪克奖吸住,欣喜之余从头到尾快速读了一遍。或许是语言风格区域化的缘故,初读《棉花糖兔子》并无预期的惊艳之感。不久,又读了英文版(MARSHMALLOW),虽然不是母语,却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舒缓与隽永。每个人读《棉花糖兔子》都会折射出自己内心的故事。从英美亚马逊读者留言中总是能读到温情的话语,《棉花糖兔子》承载了他们儿时的记忆,也传递着他们对子孙们的情感。
《棉花糖兔子》于1943年荣获凯迪克银奖,作者克莱尔·特莱·纽伯瑞女士根据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场景创作了这样一个有些不可思议的温情故事。原本享受安逸生活的小猫奥利弗忽然发现家里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小家伙——名叫棉花糖的小兔子。奥利弗先是胆怯,随后紧张不安,可当他意图攻击棉花糖时,棉花糖给他的轻轻一吻融化了他的心。原来,棉花糖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奥利弗和兔子妈妈一样,身上的毛软软的、暖暖的。
棉花糖紧紧地依偎着奥利弗,奥利弗轻柔地舔舐着棉花糖身上的绒毛……随着画面与文字的推进,故事逐渐在心中生根,进而越发喜欢上了这本图画书。情感在缓缓流动,诉诸于绘画中的表情,跃动在字句的抑扬顿挫中。带着全新的感受,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编加这本独特的大奖绘本。有两点成为《棉花糖兔子》的亮点,也是难点。其一是译文,其二是印刷。
说到译文,考虑到大陆读者的阅读语感,决定寻找一位文笔隽永、富有童趣的女性译者。原因有二:《棉花糖兔子》的作者克莱尔·特莱·纽伯瑞是一位情感细腻、富于观察力的女性作家,由女性译者翻译的话,更能把握原文的语感与味道;另外,与其他绘本相比,《棉花糖兔子》的文字较多,还有两段小诗穿插其中,对译者文笔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文学性,还要不失易读性。就这样,一个在国内非常有名的儿童文学翻译的名字闪现在脑海中——马爱农。
马老师读完《棉花糖兔子》英文版后,欣然应允,并一气呵成完成了翻译。在与她交流翻译这本图画书的感受时,马老师用的*多的词是“愉快”。这份愉快,满满洋溢在字里行间。几乎每一个读到译稿的同事都在**时间喜欢上了这本书——流畅、愉悦。特别是那两段小诗,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将故事中提丽小姐时而雀跃、时而感叹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图画书讲究文与图的相辅相成,在《棉花糖兔子》中,两只小动物的面部表情、动作的张力与文字的节奏配合得当,如同一对默契十足的舞伴。
另一个亮点就是印刷了。画面是图画书的魅力之一,《棉花糖兔子》所展现出的年代感——那微微泛黄的古旧味道,主要是通过两方面体现——纸张与专色印刷。纸张方面
黑白插图(偶尔加一点儿桃红色)非常细腻别致。
—— 华盛顿邮报
作者不仅讲了一个动人的“爱生哲学”故事,更把猫与兔子的生活,传神的搬演在我们眼前。
—— 台湾作家、爱猫族联谊会会长 心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