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夫桑提亚哥驾船在海上持续行驶了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其他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他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了。
这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老人与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只身与大鱼周旋、与鲨鱼血战的英雄形象。书中的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是海明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塑造的一系列斗牛士、拳击师、战士、猎人等“硬汉”形象的凝结与升华。这部小说取材于一个古巴渔民的真实经历,完成于1952年,是海明威晚年的力作。小说最初在《生活》杂志匿名刊出,就以简洁有力的风格深深打动了读者。当怀着好奇心的人们最终知道它的作者是海明威时,马上向他致以真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该书仅48小时就售出530万册。1952年,海明威凭此书获普利策奖,1954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垮他”,小说中老人的这句话道出了这部作品的主题。正如作者本人所言:“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程度,以及人的灵魂的尊严。”
《老人与海》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你认识到一位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保持优雅风度的老人,一个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更能让你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庄严的生命经历,以及一个人完美而崇高的人格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由23位著名语文教研员审定并推荐,着重关注“素质成长”的励志版名著,是智慧熊联合教育权威出版商商务印书馆、童趣倾力打造。所有的编排都是丛阅读兴趣入手,就是为了让孩子愿意看,并能够很快地读进去。
★【无障碍阅读】
让孩子们有兴趣读和读上去不难。丛书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促使孩子们更多、更好、更快地阅读;
★【精美彩色插图】
图文并茂的编排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增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名师导学3-2-1】
全书导读使孩子知道所阅读图书的整个故事情节,做到了然于心。独特的导学提示让孩子们知晓名著应该读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励志版名著】
本书有名言记忆版块,一句名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
★【新课标素质阅读】
丛书所选编目大都是与课本同步的名著,孩子爱看。书中的导读和思考题让孩子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满足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对人生的好奇与探索的需求,保留了名著特有的认识人生的特点。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过一切,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因此编者也希望家长多买书,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你的孩子,也鼓励孩子讲出他对名著的看法,只要我们有心,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第一章老人和孩子
桑提亚哥老人住在风景优美的墨西哥湾,以捕鱼为生,但近期却一直运气不佳,已经很久没有捕到鱼了。上了年纪的他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只有一个叫曼诺林的孩子一直关心他。这个孩子从五岁开始就和老人一起出海捕鱼,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直走背运的桑提亚哥老人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再次捕到大鱼,他会如愿以偿吗?
墨西哥湾素来以风景优美著称。在这里,有一条向北奔腾而去的大海流,当地人称它为湾流。住在这附近的大部分人家以捕鱼为生。有一个老伴已故去多年的老头儿,大家都叫他桑提亚哥,他长年独自驾着小船往返于这片海域。
不知是海神公公心情不好故意同这老头儿过不去,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84天以来,这个可怜的老渔夫竟然一无所获。对这位曾有过引以为豪的捕鱼记录的老头儿来说,这段日子太悲哀了,真是不走运。起初,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总是和他在一起。不过到第40天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捕到一条鱼。孩子的爸妈便不让他们一起出海了,他们对孩子说:“曼诺林,那老头儿准是在走背运,别再跟他出海了。”
曼诺林是一个非常懂事又会体谅大人的男孩子,他一向尊重大人的建议。所以从那天起,他就只能在心里祝福不走运的老渔夫早日满载而归。说来也怪,这孩子在爸妈的叮嘱下登上了另外一条船,第一个星期就捕获了三条上档次的大鱼。
但曼诺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多么希望那个不走运的老渔夫也能捕到大鱼啊!眼看着老渔夫每天划着空船回来,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曼诺林从小就跟着老渔夫学捕鱼,和老人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这回虽然不搭老人的船,心里却总是惦记着这个老头儿。而且只要他有空,总会下海滩去帮老人搬回已卷好的钓绳、鱼钩、渔叉,或是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而那艘和曼诺林差不多岁数的破旧船帆,看上去像是一面屡遭败绩的旗帜,但却颇得老人的欢心。
连日来没有捕到鱼的老人看上去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不堪,瘦削的身材愈发显得单薄。因为上了年纪,他脖子处堆满了皱纹,脸上长着褐色的小疙瘩,那是长年被太阳光在海上的反光晒成的。而那摊开的手掌上因为摩擦结着很深的伤疤,那都是些老疤,看起来干裂而又凹凸不平。老人那伤痕累累而又苍老的样子,足以让人哀叹风浪的无情,岁月的流逝。
不过,岁月在老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让人感伤。如果你仔细盯住老人的眼睛,便会发现看似年迈体衰的老渔夫并非想象中那么颓靡(tuímǐ,颓丧;不振作)。瞧,他的那双海水般蔚蓝的眼睛,分明透着一股不甘屈服、毫不气馁的豪情(通过对桑提亚哥眼睛的描写,画龙点睛地突出了老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桑提亚哥。”清脆的喊声从海岸边传来。只见一老一少正从系船的地方沿着沙坡上岸,一个孩子冲着老渔夫说,“我又可以跟您一起出海了,我爸妈已经攒了一些钱,我想他们会支持我的。”是懂事的曼诺林在说话。这个善良的孩子,他总是牢记着老人教他捕鱼的恩情。又或者可以说他们是忘年之交(指不拘年岁、辈分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因为他俩在一起很谈得来。
“你可千万别跟着我了,”老人看着孩子脸上扬起的天真的神情,故意板着脸说,“你既然已在那条走运的船上,还是跟着他们一道出海吧。”
“可是,我还是想同您在一起。您还记不记得,有一回,您连续87天没打着鱼,后来我们却是一连三个星期,每天都捕到大鱼了呢!”孩子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委屈,他打心眼儿里不想看着老人一个人孤零零地出海。
“那当然不会忘记了,每天有大鱼的日子,真令人开心。”老人的眼睛眯起来,好像沉浸在了美好的回忆中。接着,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孩子,我知道你离开我跟别的渔船一起,并不是因为信不过我,我那么了解你,当然知道你的想法。”
“嗯,那就好,是爸爸叫我跟着那条船的。我是他的儿子,我不听他的话,他会伤心的。”
“你做得对,孩子,这是当然的,”老人说,“做孩子的应该听父母的话。”
“可是爸爸好像对您不太有信心。”
“嗯,”老头儿说,“他不了解我,可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信心,对不对?”
“您说得对!”孩子说,“这样吧,我请您到小餐馆里喝瓶啤酒,等喝完酒我帮您把全套家伙都扛回家去,好吗?”
“这样当然最好了,”老头儿说,“咱们俩谁跟谁呀。”
于是,爷儿俩便走到一家海滨餐馆里坐了下来。那里有一些年轻的渔民在喝酒,他们看到桑提亚哥老人和曼诺林进来了,便不断地拿老头儿开玩笑,说着平时渔民间打趣的话。老头儿一点儿也不生气,他知道渔民们只不过是在以这种方式找乐子罢了。
旁边有些上了年纪的渔民都回过身来看看他,知道他好多天没打到鱼了,从心底替他感到难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对他的怜悯(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不幸的人表示同情)表现出来,只是围拢到这边来,熟络地同老头儿聊了起来:谈海潮,谈他们把钓丝绳放下去多深,谈这连续不断的好天气,还有最近发生的种种新鲜事。
那一天,大部分渔民都有所收获。他们把打到的马林鱼全开了膛,然后平放在两条厚木板上,每张木板由四个人分头抬着,摇摇晃晃地抬到鱼栈(zhàn)。那些鱼会在那儿等冷藏车来,再被运到哈瓦那的市场上去。而捕到鲨鱼的人,也已经把鲨鱼扛到渔港对面的鲨鱼加工厂准备进行加工了,那儿的工人用滑车把鱼吊起来,取肝、去鳍、剥皮,再把鱼肉切成一片一片的,腌上。
今天的确是个好天气。阳光很好,整个海滨餐馆都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