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著名教育专家雷?比尔利所著的一套广为大众所熟知的亲子教育课程。本系列图书共分为四卷,分别为《轻轻松松教孩子听话》《轻轻松松教孩子自律》《轻轻松松教孩子身心健康》,以及《轻轻松松教孩子明辨是非》。第一卷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学会服从,使之树立起基本的行为规范。第二卷则针对孩子的一些特质,如爱发脾气、任性、胆怯、逆反心理、逞强、多愁善感等等,教爸爸妈妈们如何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第三卷则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包括对孩子体格的训练方法,以及对孩子心灵的训练方法,实现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同步健康成长。第四卷主要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目的是使孩子树立起个人的道德观念,同时树立起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自信,与伙伴交往、娱乐、同情与利他精神,以及诚实与节俭等品德。
孩子不听父母的管教,试图突破生活的种种藩篱,这绝不是坏事。这个世界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永远都是新鲜的,充满着疑问,充满着神奇。做父母的,不可轻易扼杀孩子探索的精神。同时,孩子又是无知的,他们不晓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只知道什么是好玩的。父母的责任,就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正确的探索方向。父母的态度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日常里,父母要以明确的辞色对事情表示出赞许或不赞许,让孩子去听,去看,从而使之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善与恶,以及生活中的对与错。
第一章 教育孩子前必知的 五大原则 一半是与生俱来,一半是循规蹈矩。 ——华兹华斯本书中的实用教子方法是建立在五个基于孩子天性的基本原则之上的,分别是:暗示原则、替代原则、合作原则、期望原则和认同原则。这些原则会体现在接下来的每一课中。对于这些原则,我们既做了概括的论述,又不乏对具体实施方法的讲解。一、暗示原则 ※ 暗示的含义 暗示是一门艺术,通过这门艺术你可以不用发号施令就能取得想要的效果。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吧。一天,妈妈生病了,爸爸正向妈妈的房间走去。亚瑟和范妮刚刚放学回家,只见他们俩一头冲进客厅,差点儿和爸爸撞了个满怀。这时爸爸把食指竖起放到嘴边,示意孩子们小声一点儿,然后继续往妈妈的房间走去。虽然爸爸并没有发号施令,可是孩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也想去看看妈妈到底怎么样了。于是,他们安静地跟在爸爸身后。等到三个人都围在妈妈床边,像平日里那样嘘寒问暖时,孩子们的举止已经变得非常得体——这全都是暗示的功劳。处理自己同他人的关系时,比如与同伴、与工厂领班、与项目经理或者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所有聪明的爸爸妈妈都可以试一试暗示的方法。如果妈妈在墙上挂了一张名人名言的字画,就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如果广告商反复强调反映某商品优点的个别字句,就可能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演说家们也正是借助于暗示的威力,让演说充满言外之意,引起听众的啧啧称赞。所谓暗示,实际上就是对某种行为的倡议。假如有人希望你去做一件事情,你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太赞同,但是他不停地向你灌输“去做吧,去做吧”这种思想,其结果就是最终你会毫无异议地接受这种思想并自觉行动——这就是运用暗示原则的典型案例。别人去喝水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向你暗示:你也需要来点水了;别人打了个哈欠,你会马上意识到自己该告辞
第一章 教育孩子前必知的五大原则
一、暗示原则
二、替代原则
三、合作原则
四、期望原则
五、认同原则
第二章 怎样教孩子才会听
一、出生至6个月
二、6个月至1岁
家教实践课一:教不到1岁的孩子听从“不要拿”的命令
家教实践课二:教孩子听从“不能摸”的命令
家教实践课三: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能让他听话
家教实践课四:让幼儿在离你较远时也听话
家教实践课五:让孩子放下手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