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父母学校》在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第一,“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三好孩子”(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 。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能干,他们很难改变孩子。
第二,父母的生活习惯以及父母的陪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三,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年龄段,当孩子处于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这三个关键年龄段时,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教育;帮助孩子建立三个生活习惯和三个学习习惯。
本书提醒家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知识学习的成绩是树枝和树叶,身体和性格是树根。不要以为自己的事业才是大事,孩子的教育失败,全家陷入灾难。
陪伴孩子,没有人能代替父母。
道法自然。自然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很多父母愿意为孩子出钱,让孩子进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但他们忘记了,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或者,成为侵犯他人的捣乱者、攻击者。
看电视太多会导致阅读能力低下。一个家里有一个看电视的“小东西”,这个家里一定有几个看电视的“老东西”。
家庭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两个“零”:管理孩子的零食;管理孩子的零花钱。
父母的责任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二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游玩;三是邀请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破损的玩具、家具或衣物的修理或修补。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13岁前后。每个儿童都有自己成长的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一是性格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
在孩子3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民主型父母。
孩子的教育,不必对学校期望过高!
学校教育的确是值得期待的事,正常的学校乃是孩子的乐园,是儿童之家。可是,如果整个社会鼓励竞争,如果政府把教育作为选拔人才的预备所,如果家长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的指标,那么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就不得不顺应社会、家长的期望而做大量“非教育”甚至“反教育”的事情。既然整个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有那么多“非教育”、“反教育”的要求,那么,家长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好人”,就不必对学校教育期望过高。
事实上,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学校教育总是时好时坏,都不那么乐观。美国教育家杜威对当时美国学校教育的描述所显示出来的美国学校教育的衰败和僵化,与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差异。按照德国学者罗姆巴赫的说法,现代学校教育接近“饲养”。在没有被饲养之前,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其野生而拥有美好的野性。“禽类极为矫健,野猪富有攻击性并且绝不会让自己在安逸中变得肥胖并被宰杀。”这些野生动物一旦经过“饲养”,其野性便逐渐萎缩、消退,动物丧失了它的固有特性。“在相同的过程中人也丧失了他的固有特性,他的皮肤变得苍白,他的身体组织变胖并且他的性格变得平和而易于交往。如此发生的,就是洛伦兹曾称为人的‘家猪化’的现象。这种家猪化过程今天仍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