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难,近几年成为新手父母为之焦虑的事情。父母也越来越看重孩子在幼儿的早期教育及与小朋友如何相处等问题。因此,该书是每个适龄孩子父母都感兴趣的内容。
孩子上幼儿园是个转折期,离开父母的怀抱,投入一个新的环境,新手父母的担心、牵挂甚至无奈都是一样的。父母很想知道宝贝在幼儿园怎样?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还不擅于表达,会不会和老师及小朋友相处?宝宝在幼儿园里的那些事儿,也是每个新手父母都好奇的。本书通过一个主人公妈妈的讲述和经历,将父母关心的宝宝在幼儿园的问题以故事的方式讲述,每个章节后附作者作为资深幼儿园园长写个父母的贴心话。作者希望本书能破解幼儿园被妖魔化的事件,让父母清晰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问题,并让自己的心态随之变得平和理性。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老师最新力作——
幼儿园的问题——
一定要上幼儿园吗
公立还是私立
宝宝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上幼儿园后总生病
宝宝不能自己上厕所怎么办
宝宝不能自己吃饭怎么办
幼儿园的传说——
关于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新闻
吃饭时间只有20分钟
不睡午觉会被关小黑屋子
幼儿园的老师——
魔鬼还是天使
老师还是保姆
本书将揭秘宝宝上幼儿园那些事儿!
让父母清晰了解宝宝在幼儿园里是如何生活的!
为父母解决宝宝上幼儿园为之焦虑的问题!
一个蹲守幼儿园妈妈的碎碎念
孩子脱离母体,是生命中第一次痛苦的分离,这次分离是为了爱;而孩子离开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的小小社会,这是妈妈们又必须面对的第二次痛苦分离,这一次分离仍然是为了爱。
现在家家一宝,而每个妈妈都认为自家的宝贝只有自己最了解,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让刚能走稳的小人儿托付给幼儿园,一天8小时见不着,许多妈妈心里都七上八下,牵肠挂肚。
那么,孩子必须要上幼儿园吗?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合适?如何寻找理想的幼儿园?
如何应对初入园时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如何避免上幼儿园后宝宝总爱生病的担心?如何引导孩子之间的相处?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幼儿园?该给孩子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如何发现孩子的舞蹈梦和钢琴梦?……
本书的妈妈温娜也像所有的新妈妈一样,操着最细的心,担着最大的忧,碎碎念着她的不安,甚至不惜像间谍一样明查秋毫地亲自察看一所所国际、双语、公立、私立、家庭幼儿园,从环境设施、孩子互动、老师言语、师资教育、园内伙食、孩子心理等全方面评估,只为作出一个最优质也最尽责的选择。所有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在其中了。
而得出的道理并不是表面而绝对的,更多是源头上来解释,比如孩子到底几岁入园合适?一般来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是最合适的。但是针对那些学知识和让孩子坐在那里像小学生一样上课的幼儿园来说,让孩子在家玩到四岁再去上已经是很早的了。但是对于那些按照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给孩子以爱的帮助的幼儿园,如果家里的环境不如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好,孩子也可以两岁半左右入园。
所以,阅读此书,你会亲切,认同,进而反思,然后叹服,最终安心。如同怀孕时妈妈至少需要阅读一本孕期有关的科普书籍一般,有幸遇到本书,每个打算送孩子入托入园的妈妈自会心中了然,胜券在握。没错,这是一场有选择让孩子步入社会的甜蜜战争!一场洞悉学校与幼儿心理的心灵角力!书中所倡导的方法则是身为母亲受益一生的财富,更是妈妈送给宝贝最棒的礼物。
其实,孩子不是一个等待大人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天生具有学习能力的学习者。看过本书,你就会明白,妈妈们的担心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多余的,但是在关键的一些选择点与理念处妈妈必须是科学而达观的,如此,由您亲手把孩子推向的那个可以陪伴成长三年的小社会才会真正为孩子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快乐、健康而又通达的美好回忆。
幼儿园毕业后,小朋友们即将成为一年级的小豆包,而只要妈妈们保有本书的理念,幼升小与入幼儿园,妈妈们触类旁通,一样胜券在握。
归根到底,每一种教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以一个好的幼儿园,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决心,而不止是一种感觉。父母放松的心,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阶梯。
感谢温娜妈妈的切身体悟帮助更多的妈妈少走了弯路,更感谢本书让孩子有幸遇见自己那个更为达观通情的妈妈。
第四章 幼儿园那些事儿
第一节 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
终于到了入园的那一天,早晨温娜给女儿装了几身换洗衣服、尿片、小水壶,还有出外玩时的遮阳帽,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
进门的时候,小西没有任何反应,在妈妈的怀里平静地四处观望着。因为幼儿园允许孩子入园第一天家长陪园,所以温娜这一整天都可以陪着女儿。小西经常会离开妈妈去做事情,但是回头必须能看到妈妈在,经常是玩一会儿,跑到妈妈怀里趴一会儿。活动的时候,也像亲子班一样,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参与。有一次老师让温娜帮忙做点事情,小西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但她对妈妈的行动非常敏感,发现妈妈要离开,马上跑到妈妈身边。温娜无助地看着老师,老师笑着说:“没事。”
这一天小西尿了两次裤子,都是温娜自己换的,她不停地端着壶给孩子喝水,没有人关注这些。只有两次老师对温娜说:“现在是户外活动,孩子可以到户外。”
温娜想不出明天自己不来的时候小西该找谁,孩子跟谁都不熟。她想起自己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上班第一天,她站在单位的大厅里手脚都没处放,感觉谁都比自己强,别人从她身边匆匆地走过来,走过去,没有人告诉她该干什么。她感觉站了有几个世纪一样漫长,才来了一个自称是科室主任的人,告诉她哪是她的办公室,要做什么事情。那时她已经二十三四岁了,现在自己的宝宝才两岁,孩子该如何面对这样陌生的环境?这样想着,温娜感觉心跳加快了,脸也红了,眼泪也不争气地要冒出来,她咬咬嘴唇忍住了。
女儿在她怀里,胳膊架在她腿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明天早晨一来,温娜要把女儿交到老师手里,自己必须很快掉头离开。她无法想像这个情景,一想她就感觉呼吸紧张,喘不上气。
这天晚上,温娜无心吃饭,躺在床上又翻来翻去睡不着觉。她甚至想,算了,不送了。终于熬到天亮,温娜早早起来,收拾好东西,抱着孩子走出家门。
到了幼儿园,教室里已经有另外一个宝宝在哭,温娜把女儿放在地上,蹲下来说:“你跟小朋友还有老师一起玩,晚上妈妈会来接你。”在这之前,她还不曾把孩子留在陌生的地方自己离开过,所以女儿也没有这样的经验,温娜又说了一遍:“宝宝在幼儿园,妈妈下午来接宝宝。”看女儿没反应,温娜以为女儿理解了,心里稍稍轻松一点。
一个老师热情地迎过来,温娜尽量笑着。老师蹲在孩子旁边,两只手轻轻地放在孩子身边,一边用眼神示意温娜离开。温娜的手还拉着宝宝的手,不知道怎么脱离。老师一只手拖着孩子的手,拇指伸向指间,一撬就把温娜的手撬出来。这时温娜紧张地快喘不上气来,她只知道拼命地跟女儿说:“宝宝再见,妈妈下午来接你。”女儿好像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老师抱着往教室走去,也没听到哭声。
温娜快步离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串串落下,迎面走来很多家长。她觉得不好意思,捂着脸快步往家里走去。回到家里,看到床上孩子的东西,她趴在床上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她感觉很疲倦,闭着眼睛想休息一下,但无论如何睡不着,只好起来洗把脸,走出家门。
走着走着,她就不由自主地朝着幼儿园的方向走去。在紧邻幼儿园的一个楼的拐角处,她停下了,侧耳细听,没听见什么动静,就悄悄猫着腰躲在窗下。
大约有十几分钟,她突然听到一声孩子的大哭,这声哭似乎不是刚开始的,是哭了很久之后中间的一个间歇。这是温娜带孩子两年中听到的最悲惨的孩子的哭声,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自己的孩子在哭。她无助地靠着墙,任眼泪流了一脸。
她很想看看女儿在里面是什么样子,老师是不是在抱着她。她想像着女儿被扔在地上,无助地哭,无数条腿从她身边路过,没有一个人能停下来看看她。女儿的哭声是那么凄惨,老师肯定没有把女儿抱在怀里安抚,不然女儿怎么会哭得这么伤心。想到这里,温娜突然感觉自己火往上冒,真想冲进去一把抱起女儿离开这里。
这时单元门突然打开,温娜吓了一跳,赶忙擦去眼泪。出来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妈,看到温娜这样,就问她:“怎么着?孩子上幼儿园了?唉,孩子成天在哭,烦着呢。这本来是居民楼,就不是办幼儿园的地方。我们这单元现在是什么人都会来,我们还准备反映这问题呢。”
温娜正沉迷在自己的情绪中,有点无精打彩,老太太一通抱怨,她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万一这些居民们对幼儿园不满,幼儿园还能办下去吗?
她担心自己被老师们看见了,只好勉强自己往家走,但她又想知道孩子们出来的情况,所以犹豫着是不是该躲在另一个墙角再看看。她又想起有老师跟她说:“孩子在入园之后都会哭,如果孩子看到家长在附近藏着,哭得时间会更长。家长一定要果断、坚定,并且在心里相信老师、相信幼儿园。如果家长不相信幼儿园,这种不信任的信息就会传递给孩子。对孩子来说,每天感觉去一个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或者是危险的地方,孩子会更加难过,会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拒绝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对于这个说法温娜还没有经验,也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所以咬咬牙,还是坚决地离开了这个小区。
回到家里,温娜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无心做任何事,也懒得做饭,满脑子都在想像幼儿园的图景,想像着女儿小小的人儿在幼儿园含着眼泪流着清鼻涕独自缩在墙角无助的样子……她觉得老师说的那些道理,似乎是想让家长全部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这样一来,家长们就不再监督幼儿园,不再怀疑幼儿园了,如果这样,那他们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吗?有很多幼儿园,孩子出了可怕的事,在入园的时候老师恐怕也是这样给家长说的吧,孩子回家又不会说,家长也不知道,温娜越想越觉得不寒而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