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元宵节
ISBN:
作者:郑勤砚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1-9-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2-3(托班)、3-4(小班)、4-5(中班)、5-6(大班)、6-8(1-2年级)、8-10(3-4年级)、认知、
内容简介

本套书由美术教育绘本研究课题组主编,中央美院师生及中国优秀画家创作,取材于中华传统民俗故事,配合精美的绘本图文,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套图书在插画、文字以及设计上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加入易于孩子理解的创新元素。本套书为国家“十一五”课题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编辑推荐

1、大幅图片,美院风采,色彩鲜艳,造型温馨可爱,让孩子领略与初探艺术之美。
  2、语言简洁明快,情节引人入胜,适于幼儿阅读。
  3、内容取材于中华传统民俗故事,一个个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分解成一个个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辐射,来发现 “只有中国才有的  文化美” 。
  4、每一个节日故事,都附一组中华民俗知识点,富有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根植于孩子内心。
  5、纳入国家“十一五”课题项目,在传统文化中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

在线试读章节

专家顾问: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艺术家鼎力推荐
这套书是中央美术学院致力于高等美术教育研究同时又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艺术成长和发展规律等研究的重要体现,是以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为主的绘本团队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郑勤砚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负责人
绘本中的绘画前后呼应,有连贯性,具有“说”故事的效果。其文字具有文学性,具备朗朗上口、生动、简练等要素,与幼儿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一个个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分解成一个个点,通过这些有趣的点的辐射,来发现中国特有的文化美。让孩子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潜在能力的拓展。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他们说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吃元宵。元宵的外皮是用糯米做成的,元宵有很多种口味,白糖、豆沙、枣泥等都可以作为馅料。元宵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猜灯谜 
小朋友们都喜欢猜谜语,元宵节的时候也有猜谜游戏。人们把谜语贴在五颜六色的彩灯上,供大家猜谜,这样的活动叫做“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节目。
耍龙灯
也叫“舞龙”或“龙灯舞”,是人们在元宵节表达祝愿、祈求平安的一种形式。耍龙灯时用的“龙”,是用竹子、布等材料扎制而成的。
划旱船
旱船不是真的船,而是用薄板做成的假船。姑娘们把旱船套在身上,就像坐在船里一样。她们拿着船桨,做着划桨的姿势,一边跑一边唱歌,这就是划旱船。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