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海的孩子》是“林良成长书坊”中的一册。用童心为孩子织梦的林良先生,这一次拿起笔来,为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林良先生的童年是在厦门度过。离乡30年后,林良先生拿起笔一一细数童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外祖母能够仅仅用赞美和安慰来完成对孩子的管教。为了训练“受得了”的本领,父亲每星期日必携家徒步旅行。母亲说:“吃苦是一场梦,将来想起来是甜的。”
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林良的成长经历,一窥林良小太阳般温暖魅力的起源,而林良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现代家长借鉴。
林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台湾儿童文学界公认的“大家长”“常青树”。1924年生于福建厦门,曾任台湾国语日报社社长、董事长,是台湾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
林良为儿童写作长达六十多年,以台湾《国语日报》“看图说话”专栏与小读者结缘,结集出版《树叶船》、《青蛙歌团》、《月球火车》,《小纸船看海》、《小动物儿歌集》等图画书作品十余册,散文作品《小太阳》、《林良爷爷的30封信》、《爸爸的16封信》、《会走路的人》、《早安豆浆店》、《回到童年》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等,另外翻译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册。
曾获台湾地区文艺最高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特别奖”等殊荣。
读林良老师的书,不单单是看故事、看文字,而是听一位慈祥的长者,亲切地坐在你身边,为你念一首儿歌,说一段故事,聊一聊天。读林良老师的书,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情的丰美,让我们心灵祥和、精神从容。
——林焕彰
林良先生用他的写作对这样一个曾经困扰过我们的人类美学的问题做出了一个很重大的示范,我们读林良先生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轻盈、那么的鲜活,充满了童趣。林先生举重若轻的叙事背后往往是触及到关于像亲情、友情、责任、关怀等等这样一些给人生奠定基本的姿态的这样一种,想关于深和浅的这样一个思考,在儿童文学写作当中可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方卫平
林良先生写作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他是华语儿童文学里为数极少的拥有三个翅膀的人,并且扇动得十分漂亮,翩翩然然,我向他致敬!
——梅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