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历了亲子共读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什么样?爱丽丝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是小学图书管理员,她在母爱缺失的环境成下身心健康地长大,获得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魔法钥匙。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能够教授孩子各种技能,却难以给予孩子爱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但父母始终温暖如一的陪伴、心无旁骛的关注可以,简单到,只要每天晚上为他读书。 2.父母为孩子读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怎样的回馈?我们在爱丽丝的这本书里可以看到答案。爱丽丝的爸爸用九年的坚持,一日不曾间断的为女儿读书,和女儿建立起了延续一生的精神连接,女儿独立自由、健康幸福,爸爸不粗俗、不、不沉沦,他们各自都成了更好的自己。他们彼此信任、互相陪伴、精神平等。现在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在精神上越走越远,两代人之间互相不能理解,难于沟通。这种情况,如要反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什么,这本书能给到一些启发。 3.爱丽丝爸爸为女儿朗读,无心插柳的一个收获,就是爱丽丝在18岁那年考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家庭为把孩子送进常春藤,也要花费重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做漫长的准备。爱丽丝的爸爸作为一个小学图书管理员,没有资源、经济窘迫,却用自己的方式把女儿爱丽丝送进了常青藤大学。在精英教育也拼爹的美国,爱丽丝的爸爸一招致胜,那就是,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阅读,3218天的一路陪伴。 4.给孩子读书,陪孩子阅读,会帮助孩子获得足够表达能力、共情能力、理解能力、思辨的能力,小而言之,经过读书熏陶的孩子,读书成绩不会差;大而言之,经过读书熏陶的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反观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阅读的作品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成为一个内心平和、有力量的人。 5.这本书讲的是共读,但核心是讲陪伴。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适合给孩子阅读,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阅读,那些不适合亲子共读的家庭,这本书对于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本书里,爱丽丝的爸爸给出了答案,他说:“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给他(们)的礼物”。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陪伴孩子成长上,给孩子心无旁骛的陪伴,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其他事情,和孩子一起游泳,一起跑步,一起画画,一起弹琴,都可以,重要的是平等交流和用心陪伴。这也是这本书能给到家长的一个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