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丢丢的奇遇/儿童文学名家经典书系》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乌丢丢(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为了寻找布袋老人,他去了珍儿的家,得到了一个身体,接着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碰到了逆风的蝴蝶、种鸡蛋的芸儿,明白了爱、信念,理想的深意。最终,乌丢丢在火海中救出珍儿,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 。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典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根鸟》《细米》《天瓢》《大王书》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阅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孩子的精神成长就不会完整。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
我渴望见到一个真正的精灵。
听见风总设想那是为我歌吟,
暮雨丁冬是把我的心弦拨动。
如果你蓦然来到了我的眼前,
我们的目光里会充盈着惊喜;
彼此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
丰富着我们这片狭小的天地。
我是爱的探索者永远在跋涉,
又像一个孩子从来也长不大,
只管去寻寻觅觅从不问结果,
探索了一生也找不到一个家。
但是我永远也不会颓唐悲伤,
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
老诗人吟痴先生清晨起床,刚把脚伸进他厚厚的棉拖鞋里,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在地板上。
“这是什么?”
其实,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
一排脚印!
脚印很小,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的脚印。
在老诗人的想象里,那孩子的小脚丫,一定是胖胖的、软软的,握在手里热乎乎的。
他下了床,蹲在小脚印旁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一摸,那些脚印并不柔软,也不热乎,相反,因为留下的都是一些泥脚印,有些湿湿的、黏黏的。
他站起身来,目光沿着脚印追踪过去,他发现脚印一直延伸到窗前。窗子虚掩着,一推,就开了。他还发现窗台上也留着一个小小的泥脚印。
他坐在一把旧藤椅上,点上烟斗吸起来。耳朵再也听不见窗外的鸟叫声、风声、虫鸣声。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本来想,一起床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昨夜梦中想起的几行诗先记下来。现在全忘了。他想了很久,勉强记起这么两句:
就像迈开左右脚,
一步步走上前去。
可这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他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了。这对于他来说,等于丢失了一首好诗,说不定是他尚未写出来的最好的一首诗。
他并不为此懊恼,以后的日子长着哪!
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这一排小脚印。
他不再想他丢失的诗。他要弄明白的是:昨夜谁光临了他的寒舍?他来干什么?
他环顾房间的四周,一面墙摆满了书柜子,里面是满满的书。另一面墙是一排多宝格,每一个格子里都摆满了真真假假的古董。有的也说不上是什么古董,只能算是他的收藏品。
说起收藏品,每一件都与怀旧情绪有关,比如一块石头,记录的是他的游踪;比如一件木雕,记录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两件他最珍爱:一件是母亲留下的针线盒,一件是一个小姑娘送给他的木头套娃。前者是母亲的遗物,后者是童年记忆的见证。
他有一个奇特的想法,他相信他的每一件收藏品都有灵气,可以告诉他许多秘密。
现在,他开始求助于他这些有灵气的珍宝了:
“谁能告诉我,昨天晚上谁到我家来了?”
他用大烟斗指了指地上的小脚印。
没有谁回答。他们从不说话。但他们可以做暗示。这暗示只有吟痴先生懂得。
老诗人很失望。他甚至有些伤感。当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什么却得不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