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五岁生日那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这当然没有问题,因为我是男子汉了。”睡觉前,辰辰自信满满。一个人睡,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突然,辰辰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本关注“分床期”母子心里共同成长的温馨绘本。
一本能够抚慰幼儿“分床期”焦虑的绘本。
成长,是没有年龄之分的,请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起来吧!
作者推荐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十几年前我的亲身经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总是习惯性地站在成年人的立场居高临下地看待孩子,可实际结果却往往出乎意料。孩子五岁那年,我说服他“分房睡”。在经历了一番较量之后,他顺利地完成了人生中的*次分离。但是,没有料到,彻夜无眠的反倒是我自己。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父母,我们不是天生的父母,我们是在跟孩子一起长大的过程中变成父母的。依赖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成长也从来不只针对儿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长大成人,跟孩子一起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画家推荐
一开始接触这个故事时,我很有感触,因为那时我儿子刚经历完“分房睡”这个阶段。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编辑都倾注了很多心血,给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后呈现出来的画面整体比较温暖,颜色也比较干净,我非常喜欢。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本书*打动我的还是故事,那种细腻温暖的感觉都蕴藏在心底,很难不产生共鸣!相信这本书会带给为人父母者不一样的感受,也会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在孩子成长的必要阶段给予适当引导和鼓励,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也是童书创作者们的心愿。
轻轻抚慰慢慢而来的分离
夏珍珍 儿童文学硕士 儿童文学研究者
龙应台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没有当母亲的时候,对这句话,我虽有好感,但无体悟;而当了母亲之后,却分外觉得切实。
一个婴儿的出生,是新生命*次与母体的分离;
独立行走的开始,是幼儿在行动力上独立自主的崭新一页;
断奶,则是幼儿消化系统与母亲联系的切断;
从走入校园的*天开始,幼儿的人际交往就出现了新的领域,老师开始代替父母,成为知识的权威……
面对成长,请欣然以待
叶亦凡 学前教育硕士。任《孩子》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
开第一页,写着:“辰辰今年五岁了。”
接着是第二页,写着:“他是妈妈最好的朋友。”
我合上书,闭上眼睛,开始猜:第三页会写什么?会不会写,妈妈最好的朋友也是辰辰?
翻过去一看——“妈妈最爱辰辰了,做什么都和辰辰在一起。”
果然。不是我料事如神,是作者深知世间关系种种本来如是,依恋种种本来如是。所以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母子之间最常见的对称型情感模式。换句话可以说是,一种母子依恋的情感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