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写给年轻妈妈
ISBN:
作者:卢勤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成年人、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若干次面向家长的报告、谈话、咨询的内容集中整理而成的,对家庭教育有指导意义的读物。作者既是一位少先队工作者,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们点明孩子成长中的“秘密”。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人,他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并且将投入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事业。大人们应当爱孩子、鼓励他们,支持他们,保护他们,引导他们,但绝不能代替他们,实际上也代替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工和大人都不一样,强要有和大人的想法套到孩子的头上去,代他们下决心,逼它们按自己的意志去做,难免格格不入。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例子,读一读这些故事,你会被感动、被触动。

编辑推荐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
我们共有一个心愿——当个好妈妈。
书中所谈到的问题,正是当前社会和千千万万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许许多多的青年父母苦无对策的难点问题。作者为年轻妈妈敞开心扉,指点迷津,是为父母者(不仅是妈妈)的良师益友。
——著名幼教专家陈帼眉
我是一个刚做孩子妈妈的人,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孩子。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好教育……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很感动,我有了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信心和决心。
——摘自新疆石河子一位妈妈的信
这本书对妈妈的影响太深刻了。每当她边看边哭的时候,我就知道,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摘自陕西宝鸡一位中学生的信
闻名全国的“知心姐姐”首部家教力作,写给年轻妈妈的知心话。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本书将伴着年轻妈妈不断成长,更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

他们说

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父母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
  我去海南采访时了解到,有一所矿山子弟小学,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教育。他们每年搞一次“我替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的活动,孩子们穿着爸爸妈妈的工作服干一天活,个个累得腰酸腿疼。孩子们理解了为什么白天吵爸爸觉,爸爸会发火,因为矿井下稍一打盹就容易出事故;孩子们理解了当矿工的爸爸为什么脾气有时暴躁,因为在矿井下的劳动的确很辛苦。
  于是,孩子们变得懂事了。他们成立了“安全小卫士队”,当起“黑猫警长”:哪家的职工上夜班,他们就在哪家门前竖起一块“不许在此喧哗,叔叔正在休息”的牌子。爸爸妈妈还没下班,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洗脸水,做好饭菜,等待父母回来。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辛勤工作的形象,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单纯的消费者,而不是一个劳动者,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劳动。
  我们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会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这点,我有切身的感受。
  我和丈夫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孩子知道我们一天到晚忙工作,所以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里的事帮着干。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曾带他参加过一次“寒假儿童大世界”活动。那天我的任务是做“知心姐姐咨询”。
  我儿子是个小胖子,很爱吃,他愿意和我去,主要是想让我中午带他“撮”一顿。没料想活动结束时,已经到下午1点半了。附近的饭店关了门,我俩只好买了几个面包充饥。
  过了几天,我无意中看到儿子写的一篇作文:“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去文化宫工作……一直忙到中午还没干完,结果什么好吃的都没吃上……我告诉你们,你以后如果跟着‘知心姐姐’出来,一定要自己带饭。你问我‘知心姐姐’是谁呀,她就是我妈……”
  班主任老师在作文后面用红笔写了评语:“你有这样敬业的母亲,我为你感到骄傲!”我看后,真的很感动。
  虽然我和儿子之间并没有交流什么感受,但我发现,打那以后,他对我的工作更加理解,对我格外关心。
  我下班回来晚了,他帮我热饭;我生病了,他帮我找药、倒水;我去买菜,他在身边跟着我,帮我拎东西,他说他是“妈妈的筐”。夜晚,我常在灯下写稿、写信,他会走过来问:“有需要我帮忙的吗?”
  我曾自豪地对别人讲:“有儿子跟没儿子就是不一样!”父母和子女间的亲情,是家庭的支柱,而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