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女人,从做妈妈的那一天起,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冰心又反复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然而,与如此和谐而美好的理想相对应的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妈妈常常痛心疾首地诉苦:“我道理说了一箩筐,可孩子却充耳不闻,还是我行我素……”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不敢说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九是妈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因为很多时候,并非孩子不听你的教导,而是孩子不能理解你所说的道理。要知道,孩子的思维是感性而直观的,那些在大人眼里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孩子却不一定能听懂,或者说他们压根就对理性的语言不感兴趣。因此,只是单纯地和孩子讲道理,他们又怎么会接受呢?
那么,问题怎么解决?
不敢说是标准答案,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妈妈的教育工作从讲故事入手。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追求的是用人去感染人、用事件去引导事件;孩子聆听故事,收获的是于一点一滴中对自我、对社会的反思。妈妈运用这种教育方式,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皆大欢喜的教育效果。有时候,教育就是可以如此简单!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最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
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想做一个好妈妈,就让我们从讲故事开始吧!
推荐1:孩子只听得懂故事的语言道理一箩筐,不如故事一小章
推荐2: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全知道。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追求的是用人去感染人、用事件去引导事件;孩子聆听故事,收获的是于一点一滴中对自我、对社会的反思。妈妈运用这种教育方式,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皆大欢喜的教育效果。
推荐3:本书精选了70个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经典好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最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
推荐4:很多时候,并非孩子不听妈妈的教导,而是孩子不能理解妈妈所说的道理。让妈妈的教育工作从讲故事入手,过程有趣,结果有效!
推荐5:故事的魔力不可小觑,会讲故事的妈妈最无敌!如果想让教育摆脱枯燥和严肃,如果想让妈妈永远温柔和慈爱,就让家教从讲故事开始吧!
《不爱睡觉的小猴子》——睡得早,精神好
“早睡”、“早起”其实是一对好兄弟,所以,要想让孩子早起,重要的是得做到让孩子早睡。
可一提到让孩子早睡,许多妈妈都感到很头疼,妈妈们普遍反映孩子晚上不按时睡觉:“孩子都已经玩了一整天了,怎么就不觉得累啊?体力好象比咱们大人还好呢!”妈妈一直催孩子睡觉,孩子却总说还不想睡。
如果你的孩子也这样——
妈妈讲一讲:《不爱睡觉的小猴子》
从前,有一只小猴子,它特别不爱睡觉。睡觉前,猴子妈妈总要试好多方法: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可小猴子还在精神的翻着筋斗,不肯睡觉。
这一天,猴子妈妈实在太累了,便对小猴子说:“我们要睡了,你自己玩儿吧,喜欢睡就睡,喜欢玩儿就玩儿,别打扰爸爸妈妈就行。”小猴子一听,可高兴了:“终于可以不用睡觉,自由自在的玩儿了!”
小猴子的家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大树上的邻居还有鸟妈妈一家。小鸟宝宝才刚刚出生几天,黄黄的嘴巴,毛绒绒的羽毛,一双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只知道张着大嘴,“唧唧”叫着找吃的。小猴子非常非常喜欢可爱的小鸟宝宝。
于是,不睡觉的小猴子就去敲鸟妈妈家的门,想找小鸟宝宝玩儿。可是,小鸟宝宝已经睡了。“明天再玩儿吧!”鸟妈妈说。小猴子只好自己在树上荡秋千,折跟头,打把势……他玩得开心极了,不睡觉真好!
早晨,猴妈妈对小猴子说:“爸爸和妈妈要去找吃的了,你夜里没睡觉,白天会困的,你就在家里等着吧!”
“妈妈,我不困,白天了,我想和小鸟宝宝玩!”小猴子攀上枝头又去敲鸟妈妈家门。鸟妈妈正好也要出去找食物,小猴子就留在了鸟妈妈家陪伴鸟宝宝。
小猴子开心的在树上陪伴着鸟宝宝。可树下,却有一只饥饿的山猫正慢慢的从草丛爬上树干,朝鸟巢爬来。小鸟的唧唧声,馋得山猫一嘴口水。但是很快,他却发现小猴子和小鸟在一起。山猫非常沮丧,但是又不死心。在远远的树干上蹲守着。
小猴子还在高兴的逗着小鸟玩。可玩着玩着,尾巴忽然动不了啦!小猴子惊讶地问:“我的尾巴,我的尾巴,你怎么不动啦?”尾巴发出小小的声音:“主人,我困了,我要睡着了。”说完,尾巴就睡着了。
接着,胳膊也突然抬不起来啦!“胳膊,胳膊,你怎么动不了啦?”“主人,我困了,我要睡着了。”说完,小猴子的胳膊也睡着了。之后,腿也睡着了,嘴也睡着了。现在,小猴子除了眼睛能够叽里咕噜地转,全身都不能动了。
狡猾的山猫很快发现了小猴子的问题。他围着小猴子转了一圈,得意地说:“喵呜,真是侥幸,这是只只有眼睛会动的猴子。”
小猴子,瞪着山猫,急的眼泪都要掉出来了。它知道山猫接下来,就要像小鸟扑去了,可怜的小鸟就会被山猫吃了。可是,自己一动不能动。
这时,山猫已经到了小鸟旁边,他张开大嘴,就要朝小鸟咬去!可是这时候,小猴子却连眼睛都闭上了,眼睛也睡着啦!
突然,树冠发出哗啦啦一声巨响,山猫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一下子就被掀到树干上去,四爪朝天。原来,是猴妈妈回来了!山猫知道没有机会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睡了长长的一觉,小猴子终于醒了!他立刻大叫:“啊,小鸟宝宝!救命啊,小鸟宝宝要被山猫给吃啦!”一旁的鸟妈妈笑着说:“小猴子,谢谢你保护我的宝宝。你终于醒啦?”小猴子弄清了情况,惭愧地说:“可是,我睡着了,要不是我妈妈正好回来,小鸟宝宝就危险了!”鸟妈妈说:“小鸟没事就好,也谢谢你妈妈。”
小猴子回到了自己的家,看到妈妈,说:“妈妈,今天太危险了,我再也不在夜里玩儿啦!”
“那你夜里干什么啊?”妈妈问。
“我要早早睡觉,白天我还要保护小鸟呢!我要陪小鸟玩儿!我要抓住那只狡猾的山猫,让它再也别想吃我的朋友小鸟!”
妈妈点一点:
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早早睡觉啊?晚上早点睡,第二天才能有精神。要不然,你的小胳膊呀、小腿呀、小嘴呀、小耳朵呀什么的,也都会在白天睡觉的!那么,你也就没有精力听老师讲课,也没有精力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了,对不对?
妈妈锦囊:怎么讲睡前故事
声音: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时,用基本上只有你们俩能听见的小声讲,并且要语调平缓,语速中等,甚至可稍慢点。
数量:妈妈们可能会发现,本来计划讲一两个故事,孩子就睡觉了。没想到孩子越听越兴奋,没完没了地要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妈妈讲得口干舌燥,孩子却毫无睡意。那么睡前故事,到底讲多少个,才算是一个合适的度呢?其实,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可以重复,一个故事起码重复5-6遍,甚至可以一周只讲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内容:在睡前讲的故事,一定要内容健康,富有童趣,有利于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讲法:睡前故事可以讲得简练一些。讲清楚主要情节就行,减少一些描述性的细节,免得故事时间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