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森编著的《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也许你不会了解如何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却可以学会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建立开好咖啡馆的坚实信心;《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中也许你收获不到五花八门的咖啡知识,但能分享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
200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先生去世10周年的忌日。这一天,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间小礼堂里,有一个简短的纪念王小波的活动和“重走小波路”的出发仪式。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重走小波路”活动的十多个人在这里做了简短发言之后,奔赴首都机场前往昆明。我是这群人里唯一一个来自武汉的,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旅行竟然开启了我之后5年的咖啡馆生活。“重走小波路”是王小波先生的遗孀李银河女士发起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纪念活动,通过网络征集全国各地王小波的粉丝,组织大家一起前往小波生前插队生活过的云南陇川国营农场。在我看来,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小波实在是一个太好的创意了,小波先生泉下有知,一定爱死这种方式了。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2007年3月份,当时我经过一年的思考,已经下决心放弃所谓的事业,要去寻找一种适合我的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因为正好在北京处理自己公司的部分善后工作,作为小波的忠实粉丝,我毫不犹豫地、冒失地找到了组委会,参加了组委会在北京的第一次碰头会。可能是因为我前些年几乎每年都去云南旅行,对云南比较熟悉,当我在会上对此行二十多人的组织、行程安排、集结地点、交通工具、注意事项等提出我的建议之后,组委会一致认为我必须参与此行的组织工作。李银河女士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既然是为同类服务,和同类一块儿完成一次有趣的远行,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好玩的任务。回到武汉,我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完公司的善后事宜,还抽空自制了100件印有“小波语录”的T恤衫,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搞了一次“纪念王小波10年祭——小波语录T恤展”。展览结束,我带着100件T恤衫于4月初赶到北京,开始做一些出发前的联络工作,准备从北京和李银河一行前往昆明与其他全国各地的粉丝会合。在北京的三天,因为咖啡有瘾,经朋友介绍,我几乎每天都会去位于海淀区魏公村一间名叫“蜗居”的小咖啡馆。P3-5